晋江这个地方被称为ldquo小刺桐港
古塔
古渡头
讲述着溪头村沧桑巨变的故事
造船工艺、编制工艺
承载着对传统工艺的守望
这里的人,依水而居,与江相依
最美村落——溪头
那些淳朴的人文情怀
郡溪入海第一门户池店镇溪头村
位于晋江下游沿岸
隔江与泉州市区相望
听村中老人介绍
九十九溪横穿村落流入晋江
因此得名溪头村
不过,现在的溪头村、溜石村
霞福村过去曾合称为“溜石”
直至今日
依旧有许多老人习惯
把附近这一带统称为“大溜石”
因独特的地理位置
大溜石自古享有盛名
不仅是“郡溪入海第一门户”
更有“小刺桐港”的美誉
江上塔
江上塔是明万历年
四十三年(公元年)建造的
当时泉州知府蔡善继来到江上塔的周边
看到江水很急,风浪很大
所以他提议建造一座塔镇水平浪
还有就是起到指引商船的作用
这座塔结构严谨,设计巧妙
塔身上还刻有佛像浮雕和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
如今来看,依旧非常壮观
同时也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年
江上塔列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晋江也把江上塔所在的高甲山
打造成“溜石塔公园”
古塔又重新焕发生机
古渡头往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溜石渡头和泉州之间
形成了多条轮渡航线
溪头村的渡船业达到顶峰
规模成型的渡头多达3个
小渡口更是不计其数
在宋元时期
泉州刺桐港非常发达
很多外来的商船
要进入刺桐港停靠
有时候因为潮汐
会停靠在我们这的溜石古渡头
因此
我们当时的溜石古渡头是非常繁荣的
也促进了我们当时经济的发展
如今
渡头边挂船锚的石洞
依旧清晰可见
这些石洞也见证
上世纪溪头村渡船业的变迁
总说靠风走船
在那个年代
走船全靠“风”、“帆”和“浆”的配合
因此
渡船的设计和制作就更为重要了
朱金庄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制船
六十几年来
这门手艺一直不肯放弃
“咸草经济”溪头村所处的位置
正是咸淡水交界处
生长着许多野生咸草
在溪头村民的巧手下
咸草被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具
远销各地
这也是村民口中的“咸草经济”
这个新潮的村落处处充满着古朴的味道,几百年来,溪头村民守望着这个家,守望着这个村落,也让溪头村的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更多内容请戳以下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1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