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晋江敢拼才会赢上头条了这里不仅
带着历史欠账,晋江在新世纪初开始了新型城镇化探索,并在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陈磊,是晋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的人才之一。“我刚来时这里破破烂烂,整个城市找不到一个地标建筑。当领导指着九十九溪的规划图提出3年大变样时,我当时很难想象,但一切都在3年后实现了。”
矗立在安海镇安平古桥畔的安置房,站在自家阳台就可一览优美的天光水色。张晓赫摄
青华社区地处晋江市区经济繁华地段,张庄员阿姨的家拆迁后,就就近安置在这里。生活便利,配套完善,就连邻里也是旧相识,说起“新城里人”的感受,张阿姨乐得拢不上嘴。而近年来,晋江实行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等一体化政策,更是解除了张阿姨的后顾之忧,“除了每月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家里两位老人每人每月还能领到多块钱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局专门开设了流动人口落户专窗。赵铎摄
磁灶镇大埔村,几位老人正在社区花园的凉亭中聊天。赵铎摄
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接听并解决居民的各类求助。赵铎摄
八仙山公园,万绿丛中一点红,草坡后隐约可见番仔楼。为留住乡愁,市政园林局特意将其从莲屿村的拆迁中整体迁移过来。张晓赫摄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无论是老晋江人还是新晋江人眼中,新型城镇化都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座功能布局更合理、公共服务能力更强、环境更宜居的新晋江已经出现。
“重牌”又“重品” 创新经济新风尚晋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弄潮儿向涛头立,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潮头,这座“品牌之都”正以加快创新步伐为“晋江经验”注入新活力。
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运动鞋正在接受弯曲测试。陈苑摄
走进安踏久负盛名的运动科学实验室,迎面就是摆放整齐的鞋模、鞋楦以及各种高速运转的精密设备。自年成立以来,这里已经诞生了60多项国家级专利技术与1/3的中国运动用品标准,更诞生了多款应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畅销鞋品。“技术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新的增长动力。目前创新产品占安踏整体销售的30%,但利润占比就要占到一半。”安踏董事局主席助理李明向记者介绍,公司新研发的双承缓震科技、适足科技、户外灵爪科技、远红外保暖科技、冰肤III科技、运动能量科技等都有非常好的市场表现。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20.2%,毛利率亦创新高至47.9%。
华宇铮蓥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经编纺织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苏成喻告诉记者,机器换人让公司节省了4/5的人工,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仅自动断线检测系统就为公司每年节约了数千万元的成本”。经编间隔织物具有立体结构,透气、环保、有记忆力。“纺织业不只是穿戴,何不把现有经编技术扩展到其他领域!”观念一变天地宽,目前华宇的研发产品已经延展到了服装、家居、汽车内饰等领域,且效益良好。下一步,公司将投资20亿元用于新工业园的建设,创新带来的市场需求正转变为强劲的生产力。
“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中,选手利用华宇创新材料设计的参赛作品“会呼吸的枕头”,得到了华宇的认可。张晓赫摄
“跳出服装做服装”,从兵马俑元素到梵高元素,再到引入国外设计师,随着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胡诚初的娓娓道来,利郎公司在服装设计中的跨界创新理念也跃然而出:提质不提价,透过提升产品的原创性和性价比,加强竞争力。正是艺术文化与时尚碰撞交融而成的系列主题服装,成为了利郎逆市前行的制胜法宝。
“产能过剩是相对概念,不是产品不好卖,而是没有好产品卖。关键是要找到供需两端的结合点,以市场需求来反推我们的产能、产品,进行品牌、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正如刘文儒书记所言,在创新驱动下,晋江传统产业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老树”开满“新花”。
坐落在三创园中的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赵铎摄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坐落在洪山文创园中的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无疑是本地制造企业眼中的宠儿。在文创园重点打造的“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成果展厅,各种脑洞大开却又十分实用的设计作品令记者应接不暇。被°认可的“炫飞青少年足球鞋”、被利郎认可的“徽派建筑青瓦白墙系服饰”、被华宇认可的“智能呼吸枕头”、被如家认可的“智能烘干衣架”……目前这些被“认可”的设计作品都已经跟企业进入了实质的对接程序,量产也指日可待。
有海峡西岸“智岭·慧谷”之称的创意创业创新园,注重公共平台的搭建,成功引进了中科院泉州装备所、中纺院海西院等“国字号”机构,成为晋江市科技创新转化的主阵地,目前已有80多家传统企业利用产学研合作项目为自身植入了创新因子。在福建海峡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款重量仅约克的超轻跑鞋格外吸引眼球,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双石墨烯跑鞋由研究院和贵人鸟合作研发,在鞋底加入石墨烯不仅可以增加弹性,还能增加韧性和抗撕力。目前,贵人鸟已经确定要在3年内采购价值1.6亿元的休闲运动鞋用石墨烯eva发泡材料。
提升了传统产业,培育了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新苗”正快速长成“大树”,为晋江制造融入更多“高端气质”。
“留文”即“留魂” 文化传承寄乡愁
提到晋江,人们往往会想到“老板的摇篮”、“著名的侨乡”,其实,自唐以降,晋江文风蔚盛,英才辈出,科甲之盛冠于八闽,有进士名,其中状元11名,官拜宰相16名。人杰地灵,曾公亮、俞大猷、梁克家、李贽、张瑞图、施琅等晋江英杰灿若繁星,而朱熹、郑成功、弘一法师等众多历史名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传下佳话。
与历史名人相辉映的,是晋江不胜枚举的人文盛景。“晋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包括与长城、故宫同一批的‘国宝’安海镇安平桥,还有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草庵石刻、安海镇龙山寺木雕千手观音等。”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掰着手指头,对记者如数家珍。
夜色中的五店市。赵铎摄
晋江人对历史文化的珍爱与保护,已经融入到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就是最好的见证。
走进五店市,文史专家粘良图带我们来到青阳蔡氏家祠、庄氏家庙门前,讲述晋江从无到有的故事,“自唐代始,有孙、蔡、赵、林、李等诸姓先后来此聚居,日渐繁荣,后有族裔遍布海内外,此处也成为了华侨寻根问祖的地方。”
晋江市旅游局副主任科员陈芳介绍说,五店市就像一座晋江传统民居博物馆,既有原地保留的老房子,也有一砖一石搬运到此的迁建建筑,还有根据一比一的比例还原的标本复制式更新建筑,“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在这里,你几乎可以见到晋江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特色建筑。”
从小在五店市长大的庄炮成,如今已搬进了仅一街之隔的安置房小区,闲来无事,他会常常回来看看自家的老房子,寻找老晋江的味道。只见庄炮成如顽童般站在路中间,张开双臂,快速地横向跑动,向我们演示着他儿时最喜欢的“冲关”游戏。“以前我们就在这条街上玩,”庄炮成开心地说,“你看,到处高楼大厦,好在政府有眼光,把五店市保留了下来。留下了什么?留下了根,留下了乡愁。”正如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所说,原汁原味的五店市,“老年人看了很怀旧,年轻人看了很时尚,外地人看了很闽南,侨乡人看了很乡土”。
晋江高甲戏剧团里,正在练功的年轻演员。赵铎摄
“固态”文化要保护,“活态”文化靠传承。晋江市文体新局黄良局长介绍,为了把掌上木偶、高甲戏、南音等非遗传下去,晋江市政府全力“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打造品牌”,不仅在市区建设戏剧中心、在文化中心建设南音厅等,同时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副团长尤天相说,“场馆建好了,政府还有低票价补贴,观众来了,剧团的年轻人也有了动力。”原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团长曾文杰则感叹,“晋江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高甲戏的剧团在演出”,晋江人的生活已离不开高甲戏。
安海首届中秋文化节上,一场热闹非凡的千人跋饼大赛正在进行。赵铎摄
来到晋江,恰逢中秋,怎能错过安海首届中秋文化节?看过六十年一见的白塔点灯,再感受一场热闹非凡的千人跋饼……古镇安海正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安海最重要的优势,是安海合力之所在”,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告诉我们,安海正立足于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把文化当做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和“指挥棒”,“由政府出题目,搭平台,做服务,让文化唱主角。”
如今,安海已将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融入到元宵、端午、中秋三大节庆当中,不仅活跃了本地民众的文化生活,也勾起了无数海内外侨民的思乡情。此外,安海还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文化形式来展现乡土情,“结合乡土情,我们每年会主推一个文艺群体。今年,我们为9位安海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了一套9卷的书法作品集《古镇书香》,接下来还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蔡笃取推出安海题材的油画作品集《古镇丹青》。”唐春晓说。
“我的家乡这么好,为什么没有手绘地图?”年,安海小伙许著华和他的小伙伴们自掏腰包创作出了福建省第一张乡镇地图,此后,他们办起了文化传播公司。
“我们希望用新颖好玩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东西带到年轻人的视线里,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了解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许著华展示着他精心设计的安海“伴手礼”:一套集纳了安平桥风光及安海民俗游艺的明信片,一本介绍安海手艺人“匠心”精神的《守艺安平》,一对栩栩如生的“不肯去”石将军小型雕塑……
“文化是根基,文创是嫁衣。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可以来一场安海的文化复兴。”许著华充满希望地说。
人民网这么生动详细地报道了我们晋江,那么他们是怎么采访的呢?采访组中间又经历了什么呢?采访花絮:人民网“小城故事多”主题采访走进晋江
9月18日-23日,人民网副总裁罗华带领采编部门人员来晋开展调研采访,深入挖掘,详尽展示晋江的城市发展故事。
采访团一行在晋江城市展馆听取城市发展介绍,了解晋江整体的规划格局;在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挖掘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创新举措;在八仙山公园,体验一山一水慢行系统,感受市政园林与生态、市民生活相结合的惬意。人民网的编辑记者们将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记,深入挖掘晋江城市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动人故事。
小编做为晋江人真的是很骄傲~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小伙伴们,快来文章最下面可以写下你的评论哟~
免责声明
本刊所有的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24小时内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晋江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cz/1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