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思middot人文洪仁站在文化
?
本文是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从四个方面谈,一是乡村从有形的和无形的产业构建有哪些,二是产业发展模式的案例分享,三是独立保留村庄的产业形态,四是产业振兴如何实现。
关键要点: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在职业官僚体系管理下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综合型文明。
乡与朝争治,说的就是地方和中央争夺治理的权力。怎么做到地方和中央不争夺治理的权力呢,首先是中央分权到地方,各司其职,治理有效;其次是地方要实现区域自主,要有财政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不受制于资本。
所谓有形内容的直接构建,也就是依托于实体的“三块地”(所谓农村的“三块地”,是指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和合理利用好“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所谓无形内容的间接构建,主要在于统一振兴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会议统筹,上下内外的综合关系处理,乡村培训、教育升级、乡村数智化等等的内容。
未来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攻诘政府,而是建立一个文化、政治、经济、金融、产业、市场、消费,相互融合的共同体,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去实现的。
成功的村子的模式发展有一个共性需要说明,在外部环境上,照顾到区位,交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等。在内部打造上把握成功内核,第一是有灵魂带头人,第二是能够“资源三变”,第三是塑造了一种新的集体经济的形式,第四是能够全民参与走向共同富裕。
乡村有三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必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第二大功能就是乡村承担着为整个国家,当然也为城市和乡村自己,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第三大重要的职能就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时代,一定是以生态保护绿色环保为前提的开发发展,保护生态红线,绿色红色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健康家园,生产发展也一定紧紧抓住生态保护。
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假如什么都没有,还能发展产业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主讲嘉宾曹洪仁
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假如什么都没有,还能发展产业么?我们乡村振兴中五个方面的振兴指的是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的振兴。乡村要振兴,首先要发展产业。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乡村产业应当分为有形产业内容的直接构建和无形产业内容的间接构建。第二部分,十个产业振兴的模式案例总结,案例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们今天也拿出来着重的说一下其中几个。第三部分,讲讲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的形态。第四部分,产业振兴如何实现,系统的聊聊如何产业振兴。
下面正式开始我的分享。
01乡村产业应当分为有形产业内容的直接构建和无形产业内容的间接构建
一、对士农工商和中央地方百姓,两个系统的理解
要理解中国,必须得弄清楚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我们的国家产业系统,也就是我们说的士农工商。《管子·小匡》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我们在过去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都说我们是农业文明社会,实际上这只说了其中的一方面也就是农的方面,这种说法忽略了我们的国家体制,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水平。说中国文明是农业文明的,是对中国文明的矮化。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工农并重,士农工商,是一整套。没有了工业,拿手去耕地吗?所以,正确的说法是,中国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在职业官僚体系管理下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综合型文明。我们的文明是不断代的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才有属于我们的乡村振兴,才会有全党推进全面推进之说,如果不能理解这一层含义,认为我们古代中国只是农业文明,那么对当前的乡村振兴的理解就会不到位,就会狭隘的以为不能实现,就会缺少必要的文化自信。
第二个系统是中央、地方、百姓这个结构。在《管子·权修》中有描述“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乡与朝争治,说的就是地方和中央争夺治理的权力。怎么做到地方和中央不争夺治理的权力呢,首先是中央分权到地方,各司其职,治理有效;其次是地方要实现区域自主,要有财政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不受制于资本,尤其是在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形势下,要挖掘地方特色,本土文化,主动发挥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
二、乡村产业应当分为有形产业内容的直接构建和无形产业内容的间接构建
(一)有形产业内容的直接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现代化,也不是农村现代化,它应该是二者的融合,所以乡村产业体系,不应该简单的就聊一二三产业模式。所谓有形内容的直接构建,也就是依托于实体的“三块地”(所谓农村的“三块地”,是指存在于农村地区的“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和合理利用好“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我们通常重视的和能够看得见的是有形产业内容的直接构建,也就是常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1、农用土地部分。这是我们聊产业振兴的最重点,粮食安全与振兴,种子健康与保护,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所以就粮食这个大课题,今天只依靠小农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自然农业相结合的方式。
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通过正规的土地管理途径入市,也可以继续改造服务于村集体,全体村民,像是村里之前的旧村委、旧工厂、旧学校等等都是可以用来改造变成打卡地,研学基地,以及一些重要集会或者休闲等的重要场馆。
3、宅基地。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试点,鼓励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以及城镇户口子女可继承农村宅基地,释放权限到县乡村三级鼓励探索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等都是重要举措。这里着重说一下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试点时间是年3月开始,到年12月31日试点结束,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共33个,华北地区(5个)华北地区主要是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蓟县、河北定州市、山西泽州县、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华南地区(6个)华南地区主要是河南长垣县、湖北宜城市、湖南浏阳市、广西北流市、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海南文昌市。华东地区(8个)华东地区主要是山东禹城市、上海市松江区、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浙江义乌市、浙江德清县、安徽金寨县、江西余江县、福建晋江市。西北地区(5个)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西安市高陵区、甘肃陇西县、青海湟源县、宁夏平罗县、新疆伊宁市。东北地区(3个)东北地区主要是黑龙江安达市、吉林长春市九台区、辽宁海城市。西南地区(6个)西南地区主要是重庆市大足区、四川泸县、四川郫县、贵州湄潭县、云南大理市、西藏曲水县。
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情况的总结报告——年12月2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总结道:33个试点县(市、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宗、18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亿元,收取调节金28.6亿元,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宗、38.6亿元;腾退出零星、闲置的宅基地约14万户、8.4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8万宗、亿元。
另外,湖北省年12个县市区可先行先试,分别是武汉市的黄陂区、蔡甸区、新洲区,以及大冶市、黄石市铁山区、洪湖市、麻城市、钟祥市、沙洋县、恩施市、仙桃市、神农架林区。武汉市还可自定其他行政区开展试点。试点至年底结束。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开展,以及中央权力下放到地方,未来试点力度会越来越大。
4、“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不要小看这些土地,这些在以生产性内容为主导时期是没有用,现在是可以与文旅结合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土地性质范围允许和土地改革试点允许范围内,灵活开展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研学旅行,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等等的内容。
5、对于农民来讲,最直接的产业方式实际上是种养殖,“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管子·立政》曰:“桑麻不植于野,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六畜不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不备具,国之贫也”)未来大部分人都不种地了,不养殖了,如果有自留地有种养殖,那请珍惜,自然农业下才是最好的。
(二)无形产业内容的间接构建。所谓无形内容的间接构建,主要在于统一振兴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会议统筹,上下内外的综合关系处理,乡村培训、教育升级、乡村数智化等等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今天不做展开。
三、“三农”是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让其消失
“三农”是一个发明,对三农问题,未来的解决方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消除“三农”。未来农业产业的形态是大机械化工业化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小部分小农经济共生的局面。未来农村的呈现形态是,有的并入城镇化,有的组织成联合社区,有的以某种或某些组合产业见长的独立振兴村落,以及部分自然保护村落或旅游开发特色村落。未来农民一部分走向职业化农民道路,小部分从事自然农业生产,还有很大一部分走向第三产业从事服务业。
这是在当今全球化和全球抗疫条件下的结论,世界其他各国还在紧张抗疫,但相信未来它们能够克服这场瘟疫,不过等他们抗疫结束,也只能做我们的外包服务了,角色完全互换了,我们从原先的打工仔经济变为老板经济,他们成了我们的农业外包商,工业外包商和商业外包商。不过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摩擦。
“三农”这个词自从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挺令人不舒服的,是套在头上的枷锁,按照我们经略全球路径去思考,以后就不存在“三农”,更不存在“三农”问题了。未来农业一定我们自己内部完全自给自足条件下,粮食流通上我们掌握全球粮食定价权,我们还输出农业标准。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和自然农业生产的粮食那得是金贵金贵的,越符合天道农业的农产品越金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吃的上。
未来也不能用城市或农村去定义我们,因为我们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只是每个人的居住形态不一样而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农耕,成为农民才是时代的奢侈品,而且是职业农民。
那些不能从事农耕的人,转而投入到第三产业上来,做服务,从而诞生更多的产业形态,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第六产业也应该是从疫后诞生的。
未来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攻诘政府,而是建立一个文化、政治、经济、金融、产业、市场、消费,相互融合的共同体,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去实现的,我们要夺回被金融资本占领的教育、医疗、农业等各个领域,让其健康可持续,让它们不再完全接受资本控制,这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多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
02、十个产业振兴的模式案例总结
1、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2、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3、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4、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以“中郝峪”为代表的“综合发展模式”5、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6、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7、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集群发展模式”8、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9、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10、以日本“合掌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复兴模式”其中袁家村,中郝峪村,我们在第一节课程中做过细致的讲解;其中,三瓜公社我们邀请过陈涛书记和半汤乡学院院长陈民利老师在八界平台做过一次线上课,三瓜公社不仅仅是“电商特色产业模式”,“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建设模式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运营模式特色农产品与电商产业融合,还有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文旅促进乡村振兴,准确的说应该也属于田园综合体。其它村子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不做更多延展解读。
这些村子的模式发展有一个共性需要说明,在外部环境上,照顾到区位,交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等。在内部打造上把握成功内核,第一是有灵魂带头人,第二是能够“资源三变”,第三是塑造了一种新的集体经济的形式,第四是能够全民参与走向共同富裕。
年2月14日翁丁大火,中国最后一个原始聚落几乎化为灰烬,如果各方条件已经具备的话,可以参考合掌村,做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如果条件不具备,就不要瞎折腾,“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国还有万万千千的古村落等着我们去保护和救援。
03、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的三种形态:原料村、产品村、服务村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中明确了乡村振兴四类村庄类型及发展方向,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集聚提升和特色保护类,就是独立保留下来的类型。
综合所有关于乡村振兴内容,可以简述乡村有三大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必须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第二大功能就是乡村承担着为整个国家,当然也为城市和乡村自己,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功能。第三大重要的职能就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际上每个村庄的发展的可能是比较多的,首先去留的问题,是不是被并掉,是不是进入城镇化,是不是要消失,能不能被保留。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问题的前提是可以被保留,可以独立保留,这个大前提下。
独立保留下来的村庄,他的发展方向是很多的,有的可能做原材料村,有可能是产品提供者,有的可能是承接服务。通常我以市场定义他们为原料村、产品村、服务村。
原料村:简单的提供原材料,可以输出肉蛋奶,可以输出金银铜铁矿产资源,是原材料的提供者,不一定具备二产加工的能力和实力,光种养殖就做的很好,可以安安心心的做原材料的供应,这样的村,一般面积比较大,产业规模比较可观,他们不一定具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能力,起初不一定看得出发展的苗头,但具备发展的潜力。
产品村:具备了产业升级的能力,有的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了可以是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把价值提升,有的甚至能够输出包工队等的劳动力产品,输出手工业技能型产品。这样的村子不一定规模很大,不需要太多的种植面积,但是对人口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服务村:服务的最直接的表现是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当然同时可以伴随的是艺术的,体育的,文创的等泛旅游产业的内容,嫁接到乡村来。这种乡村的开发价值和升级价值非常大,我们一般把这个定义成三产带动二产带动一产的模式,但是这种情况下大家往往忽略其实他是一产被隐形化,一产还是可以自保自足的。
当然这几个类别是人为定义,我提出这种分类方式不是为了把类型说死,而且每个类型里内容又都具备延伸性。同时,乡村的生长性决定了他自己的发展方式,它可能具备生长性,从原料村到产品村再到服务村,一点点升级,可能是服务倒逼产品和原料的品质提升。只要是能够独立保留且存在的就可以发展这三种模式,既可以是原材料的供应,又可以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文旅和乡村相结合就是最好的方式,核心是保证一产业,争取二三产业,最终通过三产业带动一产二产。通过文旅来统筹三种模式的协调发展。
04、产业振兴如何实现
一、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实际上目前很多乡村虽然在背景上处在工业化环境,过去的农耕方式生活方式继续保留下来了,与工业化相比并未形成任何乡村产业优势,甚至污染、荒山、空心化、抛荒等等使以第一产业为优势的乡村优势都不再具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而富民在于产业,在于产业振兴,只有进行产业培育发展、升级融合才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没有产业的乡村要进行产业的挖掘培育,有产业的乡村要进行产业的升级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产业振兴。
首先,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产业选择,一个区域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产业,需要进行产业调研、甄选、确认、调整、培育、发展、扩大、升级、融合等等多个环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与发展。
其次,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升级。毛主席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近代史以来第一次提出产业升级的概念,也就是我们说的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在乡村主体产业变迁上的体现形式,本质上是农业产业工业化,具体是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工业化、数据化。
第三,产业振兴关键在于产业融合,不管是以一产、二产、三产为切入点,都可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实践路径上,不是以单一产业驱动的,是以一产二产相结合,二产三产相结合,一产三产相结合。
1、以一产为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一产业是基础产业、平衡产业,以大农业,农、林、牧、副、渔等的产品直接产生售卖的商品,既能自己自足,剩余的可以进入流通市场。这样做能够做到保本,收支平衡。是最保险的融合方式。
时下,很多农庄、庄园在发展的时候脱离了以生产为主体,一产为主体,纯粹的只进行三产发展,忽略了一产的重要性,不能否认以三产驱动是有创意的,但是面临往往是季节问题、流水流量、人员素质等问题,经常出现各种环节的问题。
2、以二产为切入点实现产业融合的优势在于生产可以量化、防腐、保鲜、储藏,可以不用自己直接进行种养殖,但同样是它的劣势,在很多环节消耗很多隐形成本,同样在采购、厂房建设、设备的采购置办维修等环节成本比较大。
3、以三产为切入点实现产业融合,通常情况下是与一产业结合来实现的。在实现方式上也可以精细精准的实现:
A、以旅游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B、以教育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C、以体育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D、以物流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E、以影视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F、以文创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G、以电商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H、以艺术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J、以科技为基础切入点实现三产融合。······二、产业振兴发展的七点建议
首先是可以多业并举,不是一家独大,也不是专业化的单一产业。产业振兴就需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手工业以及度假观光。
其次,不要片面地强调做大做强,有些东西是做不大的,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充满了地方特色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扩大规模,降低质量呢?乡村社区的产品一定是有地理标志的,一定要塑造在市场上的定价权,不要失去了主动权,最后转为买方市场。
第三,注重产业的融合,一、二、三产业延伸相融合,这种融合方式是经营主体内部的相互连接,并不是跨主体的产业布局,着重在家庭农场内部、合作社内部甚至是在农户的平台上进行连接,产生新的运营模式,慎重选择外部融合连接方式。
以稻田为例,稻田+鸭,稻田+鱼,稻田+蟹等稻田+的共生系统,这属于大农业范畴都是一产业;以及由稻田本身的延伸出第二产业,稻米深加工,稻米文创包装;以及稻田民宿、客栈、观光、度假、会议、音乐节等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这才是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四,在乡村社区内部,在家庭农场的内部或者在合作社内部进行的有机结合,延长了产业链,农民的收入也实现了增值。还有一种融合的方式:农业的功能拓展和乡村功能的拓展。农业和乡村有多种功能,除了生产功能,还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体验功能、景观功能等等,利用农场这一资源,实现其功能的价值,让农民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文化+农业+旅游,其实这就是农业、农村和文化相结合,农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农村,文化是无法生存的。
第五,产业兴旺也包括乡村手工业的振兴,我们不要小看乡村手工业,有很多的人都认为乡村手工业在原有的文明下已经衰落了,也有人认为它的成本太高,应该用工业化的产品来取代,但是当处于生态文明时代以后,我们发现乡村手工业也是不可替代的,很多地方的乡村手工业通过振兴,已经变成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第六,生态文明时代,一定是以生态保护绿色环保为前提的开发发展,保护生态红线,绿色红色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健康家园,生产发展也一定紧紧抓住生态保护。
第七,以产业为突破的不仅仅实现“三生”融合,而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数据信息建设手段打造能够毗邻回到过去“四世同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那种生活感、生命感。生态、生产、生活还有生命,一个好的社区未来空间一定要塑造好的生命体征,使我们乡村社区人健康长寿四世同堂为基本特征的,最起码比城里人更幸福,让城里人更羡慕,乡村社区的目标是这。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乡村振兴搞得怎么红火怎么热火朝天,市场上大部分的乡村振兴还没有走到我们眼睛看到的程度,基本上是政府扶持和补贴形式,走向纯粹的振兴了还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干嘛。
只有立足自身以自己为主体去做产业振兴,只有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发展产业振兴才是可行的,别人可以借鉴的我们要学习借鉴,剩下的就是要统筹长远与近期、协调内部与外部、融合少长、做好运营管理,齐心协力做好产业振兴这门必修课。
—END—说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音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不做商用,侵删。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cz/1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