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太谷
区域战略:协调发展,壮大中心,实现率先崛起
(1)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强化优势产业输出与壮大
积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市开展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中亚地区在煤炭采掘、洗选、运输等装备方面的合作,积极输出和壮大传统优势技术与产品。
(2)对接京津冀,介入大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
推动石太铁路的提升改造,加快大西客专和晋中站的建设;结合石太客运专线,争取开行晋中站直达北京的列车,并积极推动石太第二高速公路建设。探索与京津冀合作建设产业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合作。
(3)借力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推进太晋一体化,融入都市区
大力推进太原都市区建设,促进晋中城区、太原城区以及太谷的融合发展;借力山西综改示范区的建设,全面打造煤转化科研试验基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都市型产业演变;积极引进太原大型企业的新增生产环节落户晋中。
(4)整合市域资源,强化市域联系,拓展腹地
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市域优质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积极联动和巩固腹地,构建强大的“中心-腹地”结构,以壮大经济规模;建立中心到腹地的便捷交通联系,提供公共服务,巩固中心地位。
(5)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各级城镇综合
积极推进汾平介孝灵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培育带动沿线城镇密集区协同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两区,一核两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
即大运发展轴,是晋中市域的主要城镇发展轴线。以大运高速、国道、南同蒲线铁路、规划大西客运专线等综合交通束为依托,串联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6个县市内的主要城镇,对外联系方向主指太原和山西南部城市。
(2)两区
根据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发展特征等要素将全市划分为东西两大发展片区,即平原城镇密集区和东山生态保育区。
平原城镇密集区:地域范围包括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以及介休市、灵石县,既是市域城镇化推进重点地区,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地区;应以太谷的山西“农谷”为依托,大力推动平原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依托核心城镇,进一步引导城镇发展要素和人口向这一地区中心城镇汇集,实现城镇的集约发展。
东山生态保育区:地域范围包括寿阳、昔阳、和顺、左权和榆社等东山五县,重点加强生态保育,适度控制城镇建设。
(3)一核
市域城镇发展核心——晋中中心城区,规划继续提升其辐射带动功能,联动太原、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农谷等功能区,建设服务区域、功能完善、富有吸引力的市域城镇发展核心区。
(4)两心
市域城镇发展副中心——介休城区,重点加强区域性服务职能的培育。
市域旅游服务中心——平遥县城,承担市域旅游专项服务职能。
3中心城镇发展指引太谷县城
山西“农谷”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现代农业和新型加工业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晋商传统文化发展的策源地。
服务于山西”农谷”,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农业人才培养和聚集四大功能,创建全省农业服务现代化示范,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一般加工制造等为主的太原都市区外围新城。强化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基础教育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构建独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区和精品宜居城市。
规划年太谷县城的人口规模为20-30万人,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平方米以内。
4太原、榆次、太谷协同发展规划总体策略
(1)以都市区为平台,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定位
榆次、太谷均处于太原都市区范围,应根据与太原的区位关系以及自身的发展条件,分工协作,合理承担不同的功能。核心地区承担核心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产业升级。外围地区主动接受辐射,加强功能对接,成为太原都市区的重要发展支撑。
榆次主城区与太原南部城区共同组成太原都市区的太榆中心城区,在空间区位上属于太原都市区的核心圈层,也是太原都市区的核心组成,应积极承担都市区科教、研发等核心职能,以发展都市制造、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
太谷作为太原都市区的外围新城,应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资源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走本地特色型与外来植入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获得产业与功能的快速集聚。
(2)强化合作,互利共赢
加强太原、晋中一体化发展,形成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推动太原都市区的高效发展。太原中心城市以发展面向区域的高端服务职能为主,榆次重点发展现代服务功能和都市制造功能。
推动潇河产业园区太原和晋中部分的协作,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与产业发展统筹,避免双方恶性竞争,太原部分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晋中部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现代智能物流、先进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交通,确保园区两部分的主次干道能够顺畅连接,统筹公交系统建设。
加强榆次、太谷产业协同发展,利用榆次的科研优势为太谷提供技改、研发服务;加强汽车等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与整合,强化榆次与太谷的合作。协同控制重大区域设施建设空间,确保设施建设;整合城市内部拓展与区域轴带的关系,加强区域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对接,促进榆次与太谷城镇发展空间的全面统筹。
5榆次、太谷统筹协调规划空间布局协调:总体形成“两带两轴”的空间结构。
两带即国道发展带和太太路发展带。其中国道发展带是区域大运综合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主城区和太谷组团为重要支撑,同时串联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东阳、胡村等重要组团。太太路发展带向北衔接太原都市区中部城市拓展轴,串联太原南部城区、潇河组团、水秀组团和太谷组团,引导太原都市区有序拓展。
结合现状城镇发展基础,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太长发展轴和太旧发展轴,强化核心组团与外围城镇节点之间的联系,构建高效、有序发展的空间结构。
城镇发展协调
(1)主城区
主城区是与太原同城发展的省域核心;山西省中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基地;山西省以机械装备、汽车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研发培训基地;品质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区域服务职能。充分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等产业雄厚的基础,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联动太谷等周边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2)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重要现代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山西省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承载区。立足科技创新城核心区能源科技创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先试,带动太原都市圈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以新能源汽车配套、循环经济为主的产业组团。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引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成煤炭专业化物流中心,成为煤炭及相关产品的集散、转运中心。
(3)太谷组团
山西“农谷”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西省现代农业和新型加工业基地,晋商传统文化发展的策源地。服务于山西”农谷”,以山西农业大学为核心,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服务、农业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农业人才培养和聚集四大功能,创建全省农业服务现代化示范,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以晋商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商贸流通、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一般加工制造等为主的太原都市区外围新城。强化地方特色文化,强化基础教育职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构建独具吸引力的休闲度假区和精品宜居城市。
交通系统统筹规划
(1)提升对外交通辐射能力
规划太郑客专在太原-榆次-太谷段与大西客专共线,通过太谷西站分别至西安、郑州两个方向,相应提升晋中站、太谷西站面向长治、郑州、西安等方向的区域可达性。
规划新建太原-昔阳-黄骅高速公路,新增G、G及多条公路联络线,实现重要公路改造升级,形成主城区向七个方向的对外公路快捷联系,相应强化榆次枢纽中心性功能;强化太谷组团与大运、太长、太原-昔阳-黄骅等多条高速公路衔接,以G、G等为骨架,实现面向区域的便捷联系。
(2)统筹对接公路/道路系统
强化太原、主城区、太谷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同时加强主城区与太谷、协调区内主要城镇间交通联系,增加通道数量,提升道路级别,共同构筑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规划在主城区与太谷组团之间,形成榆祁高速-太太路(S)、G、G外绕线-太太路(S)三通道便捷联系,带动沿线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胡村、水秀等组团发展。规划太谷组团与太原之间,形成太太路、G等多条公路对接,便于承接太原对太谷组团及周边组团的辐射带动。
完善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公路网络,规划利用太旧高速、榆次-昔阳高速、太长高速等高速公路和G、S、S、S等干线公路,实现主城区与协调区内主要城镇对接联系。
发挥太谷组团面向太谷县域主要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利用G、G、S等干线公路,提升主要城镇交通可达性,凸显太谷组团作为协调区交通组织副中心功能。
(3)利用城际列车密切铁路客运联系
规划利用大西客专开行城际列车,强化主城区与太谷县之间的铁路客运服务水平。远景利用南同蒲线及相关场站设施,发展榆次城区联系协调区内沿线城镇及太谷组团的市域轨道系统。
建立晋中高铁站、太谷西站与协调区内主要城镇的公交化客运服务,扩大主要铁路客站的服务腹地范围。
(4)实现公交客运一体化
依托榆次火车站、公路客运站、晋中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拓展公交服务功能,新增公交线路,进一步强化主城区与太原市间公交服务水平,建立主城区与太谷组团、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东阳镇、胡村镇等的公交化联系。
依托太谷站、太谷西站等交通枢纽,在增强与太原市、主城区公交联系的同时,强化面向水秀、胡村、范村、小白、任村等主要乡镇的公交服务。
(5)合理布局物流设施
与产业及对外交通设施布局相结合,统筹考虑物流中心布设。在主城区划形成北六堡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城东地区性物流中心及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的煤焦专业化物流中心。
在太谷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在太谷站东侧及水秀、胡村等交通便利、产业集聚的重点园区布设物流中心。
(来源:晋中市政府网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