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晋江
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本地俗称“年兜”。这年腊月,如果是小月,这日子就是十二月廿九,大月则是三十。闽南俗谚:“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没回家无某(闽南方言“某”即妻)。”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的,都会想方设法回家“过年兜”。闽南一带过年习俗大同小异,乡村农家大门至室内门都贴春联,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红蜡烛,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除夕这天的节日民俗主要有吃年夜饭、祭祀天帝祖先、分压岁钱、跳火群、辞年守岁等。
备年货。从十二月廿六开始蒸糕做粿,买鱼买肉,杀鸡宰鸭等;操办有关祭祀用品,添置碗筷;旧时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做一套新衣服,现在买现成的新衣服过节,买挂历和水仙花装饰厅堂。
贴春联。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人普遍的习俗,春联有普通春联、新婚联、寿联、新居联和丁忧联,内容有别,混淆不得。过年前夕,家家户户在楹柱、门楣、厅堂、门扉、厨房、菜橱、米缸、井盖、猪圈等处贴春联。书法好的人可利用这时机练一练字。
闽南一带农村盛行过年“跳火群”。清乾隆年间《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至夕……炽炉炭,烧杂木爆竹于庭前,或超而越之,谓之过炎。”每家把稻草堆(有的地方用地瓜藤)垛在大门外,点燃后待其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幼儿亦要由成人抱着跳过,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晦气,消灾过厄,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家境更加兴旺。
守岁由来已久。这夜,大门前点两盏大红灯笼,屋内点灯,皆要亮到次日凌晨。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守岁之俗被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所替代,在扣人心弦的午夜钟声中,迎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来源:晋江史志.4)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cz/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