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
晋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举措增添动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是在发展“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基础上又一次重大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晋江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要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就是要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需要一批有着农村情怀和创业梦想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共同来实现。对晋江来说,只有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让广大晋江农民在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向前,谱写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的“三农”华章。
美丽乡村曾埭田园风光
01
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促农民增加收入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充分享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力以赴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丢一人、不落一户。
1.全省首创启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融资
农民变股民,股权变现金。5月16日,在金井镇围头村,晋江市启动农村集体经济股权质押贷款,在全省发放了首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融资贷款,晋江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金井镇围头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作为首批试点分别获得金融授信两亿元。通过股权质押,围头村10名股东获得贷款万元。
金井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洪水平说,此次股权质押融资,为围头村的乡村振兴计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他对围头村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大的核心就是让群众得到更多财产获得感,其中股权质押融资,能直接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表示,将农村改革的红利与金融惠农支农相结合,有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2.积极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股权质押盘活了资产,但这只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年、年,晋江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去年,36个村先行先试,至今年底,将基本完成个村集体产权改革任务。
近年来,晋江市以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抓手,创新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和股份权能实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积极探索“”运作模式,最大程度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9日,国家农业部召开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晋江市作为福建省唯一发言单位作经验介绍。
年6月,青阳街道阳光社区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省农业厅向该社颁发晋江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这是全省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标志着今后作为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处置集体资产的权利。
青阳街道阳光社区党委书记王金聪介绍,上世纪90年代,阳光社区将土地收归集体所有,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折价入股以及租赁的方式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阳光社区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几年的努力,阳光社区逐步把股民资格认定理顺并进行分红。
这样的改革探索发生在晋江的很多村(社区)。池店镇华洲村由于历经多次征迁,村里的集体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为了理顺村集体资产,华洲村启动了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改革。今年5月份,华洲村通过村民投票表决,成立了华洲村股份经济联合社。
池店镇华洲村村委会主任徐丹芳说表示,股权改革以后,确定到户到人,对于以后集体经济壮大的分到每家每户的分红也会相对增多。
3.九项措施精准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去年以来,晋江市出台并贯彻落实《晋江市精准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项措施》文件精神,加大指导力度,打破政策壁垒,引导村集体借助资源、区域等优势,通过结对共建、村企合作等形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到年底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社区),年前平均村(居)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进一步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后劲。
“这不单单是一项政策的落地,更重要的是让农村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农民的增收,提升农业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李友加说,晋江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探索成立经联社等经营主体,并积极借助金融杠杆撬动三农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据悉,自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资产由59.41亿元增长至62.68亿元,村均集体收入由57.71万元增加至73.74万元,村集体收入超百万的村(社区)从38个增加至56个。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通过引入金融机构,激活农村集体土地、集体资产和农房等“沉睡资产”,有效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激发创业活力,拓宽增收渠道。自推进改革以来,全市累计办理宅基地和农房抵押宗,金额14.4亿元;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分红型财产性收入元,比增10%,改革红利直接“装进”农民腰包。
借力引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扮靓晋江农村人居环境
02
近年来,晋江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最美乡村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人才反哺农村计划。近三年来,晋江市累计投入7.54亿元,打造各级“美丽乡村”70个,现已培育42个晋江市级最美乡村和42个晋江市最美乡村创建村,磁灶镇大埔村和前尾村、深沪镇运伙村等8个村先后获评“泉州市美丽乡村”,金井镇围头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渔村”。
今年以来,晋江市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省、泉州及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五微五营双创”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推进“人才反哺农村”计划,让美丽乡村更“美丽”。
1“.五微”“五营”打造乡村微景观让美丽乡村更美丽
在深沪镇华峰村一处大榕树下,白色和黑色鹅卵石相间,环绕成一条小径,大榕树的树冠像撑开了大伞,旁边还有几处饶有风土人情的景观摆设,别有一番风味。
原来,今年1月1日晋江在此举行了为期9天的大树微景观元旦营造活动,华峰村也被列入其中。在设计团队的帮助下,大榕树周边的环境焕然一新。
前不久,由晋江市绿化委主办,晋江市绿化办、晋江市英林镇人民政府承办的“乡村微庭院”绿化造景竞赛活动在英林镇港塔村圆满落幕。来自福建农林大学、泉州理工学院的20个设计团队为英林镇沪厝垵村、英林镇港塔村各带来了10个别致的微庭院景观。最终,福建农林大学制作的《福庭》、泉州理工学院制作的《闽海之家》获得此次竞赛的一等奖。
据悉,“乡村微庭院”绿化造景竞赛活动是晋江市首次以校地合作的方式打造微庭院景观,旨在通过打造宜居、宜游的串珠式微景观节点带动乡村旅游,在全市各镇村营造浓厚的景观营造氛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晋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晋江此次以英林村为试点开展微庭院创作活动,将原本的废旧老宅、普通的庭院“创”出了内涵,体现了个性和地域文化特点,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发动各村以点带面,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什么是“五微五营双创”?李友加介绍,“五微”即乡村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五营”即大学生夏令营、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双创”即大学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通过邀请国内外高校学生团队和专业设计团队来晋开展乡村微景观创作,将“抛荒地”变成“休闲绿地”,打造出一批有文化、有内涵、有个性的乡村微景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高大硬”向“实精美”转变发展,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造浓乡村建设氛围。
去年以来,共有多支团队、多名大学生到晋江的村(社区)利用“四旁四地”、边角地块创作一大批乡村微景观、微庭院,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创新的热情。
2.借力引智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除了通过持续开展“五微五营双创”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外,晋江市还借助外智外力推动建设。
今年2月,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宝东带队来晋江调研设立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事宜。双方就成立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的目的、意义、定位及其他筹备事项等进行交流和探讨。
自年福建农林大学与晋江开展校地合作以来,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高规格的合作。年,晋江市深化校地合作,引进福建农林大学5个团队派驻晋江,助推晋江美丽乡村建设。此外,晋江还引进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社区营造团队来辅导最美乡村创建村的创建工作。目前,高校专家团队帮助创建村策划生成年度规划建设项目个,总投资7.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9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额的93.8%。
此外,晋江还积极设立“温铁军晋江工作室”“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邀请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来晋开展“晋江市农村发展与改革座谈会”“对话温铁军——聚焦晋江‘三农’品质提升”等活动,为晋江市农业农村工作把脉问诊。
03
深入推进“双创”工作
晋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近年来,晋江市将农村创业创新作为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多措并举,激发动能,不断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晋江农村创业创新风生水起,创业潜力和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成效日益显现。
今年3月16日,李友加作为福建省唯一发言代表,在四川成都市金堂县召开的全国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活动上作经验介绍。日前,农村部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宣传推介工作,经过地方推荐和专家评审,晋江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1.为返乡创业人才扶一把
吴超峰祖籍晋江龙湖镇,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年,他设立了天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龙湖镇租了十多亩土地,从事气雾果蔬栽培。“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可以节省90%的水,同时利用立体栽培,其土地利用率要高出5倍。”吴超峰介绍。
不过,说起长远发展,吴超峰在资金投入上犯了愁。“农业项目显效周期长,需要近千万元的资金,可是单靠商业受益无法实现。”吴超峰说,得益于晋江的创业扶持政策,他的项目被认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团队项目,获得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后来,他还创立了泉州绿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纳10名大学生共同创业创新,他的团队设计出立体式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实现了农副产品生产空间立体化、控制智能化、产业规模化。
去年,为了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带团队、项目、技术来晋江创业,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晋江发布了《关于加快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项目的若干意见》,其创业扶持资金最高达万元。
此外,晋江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选派8个博士团队来晋开展乡村振兴辅导工作。日前,晋江市组织十家知名涉农企业赴福建农林大学举办招聘会,吸引了众多相关专业高校生前来参加,其中有20人达成就业意向。
据介绍,近几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晋江市通过搭好孵化共享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平台、做优金融服务平台、强化创业主体培育、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等举措,不断优化环境,聚集创新要素,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建成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新区创新中心、高校科教园等五大科技创新载体,拥有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拥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现有淘宝村49个、淘宝镇4个,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体户超过3万家。
2.培育农村创新人才
今年,全省名新型职业农民入选年度“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典型风采”。其中,来自磁灶镇洋宅村的“全国种粮大户”李锦成榜上有名,是晋江唯一一位入选的农民。
今年51岁的李锦成致力于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积极应用新品种、新设备,不断把农场推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实地应用试种试验,如良种、农药、肥料、机具等新技术示范,取得喜人的成绩。去年10月,李锦成成立的晋江市绿新农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共建成立专家工作站,开辟校地合作新模式。
晋江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晋江近年来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晋江市共有位农民喜获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3.鼓励策划生成好项目享受“创20”优先政策
今年3月,晋江正式加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牵头成立的“创20”合作机制平台,并能享受优先安排项目等5个“优先”政策。这意味着将给晋江带来更好的机遇及政策红利;晋江也将把握这一机遇,通过引才、引智、搭建平台、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推动晋江农村“双创”工作。
为了让更多资源要素和动能迸发,策划生成好的创业创新项目并落地,充分利用“创20”合作机制平台带来的政策优势,晋江还将搭建平台举行项目比赛,并开展农业农村“双创”带头人培养计划。
李友加希望,农业农村“双创”人才能够“脑洞大开”,策划生成好的项目,乘政策优势之东风,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从而更好地推动晋江农业农村“双创”工作。
来源:晋江经济报
目前000+人已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白癜风复发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cz/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