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这是文化晋江
南
音
的
事
故
AStoryofNanyin
滑动解锁园坂蔡先生的故事
出生于园坂的蔡先生,从小性格活泼,不受拘束,坐不住板凳,久坐不是如坐针毡、心烦意乱,就是坠入梦乡,也就没有读书,年近五十,性情不改。
但有一事能让他静下来,那就是听咿咿呀呀比时间的流速还缓慢的南音。
那个在别人眼里十分落伍的艺术形式,对他来说,如同咒语,声音一出,心神便跟着过去了。在他眼里,台上的人物个个都是人中豪杰、人生榜样,说出的话都是金口玉言。
他听戏几十年,听出了世间旷味、人情练达。他的人生理想、处世哲学、价值取向也是深受南音影响。他并不纠结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他自己没能读书,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章法,他就把听来的戏词说给儿子,日久天长地说,不温不火。儿子一人肩负了两代人的使命,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就是艺术和文化奇妙的功效。它们做功的方式,总如滴水穿石。这是一种比教化更加缓慢,但更加持久的间接的浸润,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影响深远。
相对于经济发展,文化的贡献、影响力以及对人心灵的滋养是不可量化的,也是不可估量的。
做文化如育林,见不到显效,三年五载,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不成荫,不成材,鸟儿都不来。所以,只把目光放在三年五载之内的人和地域,都认为文化是虚的,索性就让它那么虚着。
?施清凉/摄
但晋江人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知道从古到今,四散到全世界的晋江人之所以至今还认为自己是晋江人,正是因为有一条文化的根系将大家连在一起。
没有文化的滋养,就没有天下晋江人;没有文化的滋养,也就没有晋江人的血脉联系,没有晋江的人文精神。反过来说,也只有文化才能为晋江的不断发展提供绵延千载的正能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年出生的粘良图,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如今却依然在为晋江的文化事业忙碌着。
因为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他人虽不再年轻,但仍弥漫着书卷气,并不像一个种过几十年庄稼、种过几十年树的人。也许,粘良图本人并没有留意过,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正好印证了这些年晋江文化事业的发展轨迹。
粘良图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喜欢沾沾文艺和文字的边儿。他早年在家务农,闲来无事愿意收集和讲述一些民间故事,同时对一些地方民俗、民间艺术兴趣浓厚。
改革开放初,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张罗着做生意,他也动过心,可是做生意头脑不灵光,没有更好的出路,就去山上包地和种树了。由于远离人烟、信息不畅、劳动强度又高,那些与生俱来的文艺细胞就只好如见不到阳光和雨露的草籽一样,暂时在干旱的土层中休眠。
偶尔,有一些闲暇,他也看看书,写点儿东西,发在县级小报或内部刊物上。
年,晋江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到处搜罗能在文化建设中做一些事情的人,特别是有一些特殊专长的人才。
这一年,晋江市正在加大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工作。时任晋江市博物馆馆长的黄良慧眼识才,把粘良图从金井镇的一片山林里挖出来,借调到博物馆专门从事民俗研究。
粘良图的阳光和雨水终于到来了。
粘良图仔细查看墓志铭
农民出身的粘良图,从事民俗研究也拿出种地的劲头,凡事不怕吃大苦,不怕使笨劲,唯恐没坐实。一支笔、一个本、一把尺子、一辆旧自行车,走遍晋江各地,鉴定、登记、拆卸、收藏和整理,钩沉考据,抄录拓印……
有一次,他发现了清代商人陈起彬的两块墓志铭放在陈家后人的鸡舍里,他一声不吭,猫腰钻进鸡窝里,用毛巾蘸水洇碑,一字一字地把碑文抄了下来。
?粘良图与群众沟通
随着市里文化工作任务越来越多,粘良图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大。后来,晋江的名声大了起来,他的名声也大了起来。一些大学,包括台湾的大学,也有一些学术机构在研究晋江的风物和人物时,首先就想着要找粘良图。
人为其重,必受其累。当市里的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多时,粘良图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精力已经难以应付。他不但要做文案和考究工作,家里的那亩山林和50亩农田,也在天天等着他去侍弄呢!有时,他第二天就要坐飞机去参加国家级的学术研讨会,头一天还要在太阳下暴晒,在泥水里滚。
是到了做出选择的时候啦!但这选择的权力并不在粘良图的手中。他本人当然愿意放下手中的锄头,一心一意耍好手中的笔杆,但晋江市若不认,一切必成枉然。
?晋江博物馆
后来,对粘良图的事情,晋江市的有关领导还是做了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论证,因为这不仅是粘良图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地域对文化、文化人才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问题。他们考虑了粘良图对文化事业的执着态度、真挚情感和所作的贡献,也考虑了文化给晋江带来的影响,审视了文化工作对晋江的深远意义。
这几年,因为文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让晋江人找回千百年来精彩的历史记忆,而且通过对自然遗产、区域历史、文化坐标的整合和保护,留住、固化了这座古城的精气。这是一份扯不断的根系,抹不去的乡愁。因为这条共同的文化血脉使万晋江儿女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考虑再三,晋江市决定给这个严重超龄且身份为农民的文化工作者破格转正,工作关系正式调入博物馆。这是晋江市对文化工作者的重视和尊重,也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尊重。
?粘良图使用电脑工作
3年粘良图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晋江市博物馆,从此,他的工作就部分地代表了晋江市的文化工作。
期间,他做了大型文献集成“晋江文化丛书”的选题,参与著述和选注了《晋江揽胜》《晋江楹联选》,独立撰写了《晋江碑刻选》《晋江史话》《晋台宗祠及其姓氏源流》,还参与编纂出版了《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晋江古厝》等。
这些文化产品无不蕴藏着一种原初而质朴的精神感召力,展示了晋江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海外华侨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和维系亲缘血脉的纽带。
在晋江的文化工作者方阵里,粘良图并不是最前排的。走出去但又不断回晋江组织文学活动和文学项目的著名诗人刘志峰、当地文化学者黄良等一大批文化工作者都在为晋江的文化建设活跃着,作着贡献。因为人才济济、工作领域宽阔、工作深度超常、体现形式多样,使得晋江的文化建设形态呈现出一派大繁荣、大发展的景象。
盘点近年来晋江的文化成果,完全可以用“成效突出,蔚为大观”来描述。
在文献的收集、整理方面,连续推出“晋江文化丛书”《晋江文库》《大美晋江》《晋江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南派布袋戏》等等;在开展文化活动方面,与中国内地重要文学机构、重点院校,与土耳其、法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文学、艺术交流。
《我是晋江人》MV
作词:刘清水
作曲:林幕德
演唱:张明敏
摄制:晋江市广播电视台
“文化人才回归工程”,把从晋江走出去的文艺大家、名家,如人民音乐家李焕之、海洋诗人蔡其矫、新马文学先驱姚紫、大地艺术家洪世清、“高甲第一丑”柯贤溪、《爱的奉献》词作者黄奇石、《我的中国心》演唱者张明敏等请回晋江,参观、采风、讲学,举办研讨会、展览活动,资助他们出版各种著述,引导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
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活动延伸到基层,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定期组织“作家走进晋江”大型文学采风、创作活动,为世界看晋江打开一个漂亮的窗口……
?点击左图解锁的故事
如今,在晋江,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或一个对文化感兴趣的人,不管你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算有福啦!
晋江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经实现全市“农家书屋”全覆盖。数字电影工程启动以来,已经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场、在街道放映场。
?晋江文化馆
?晋江图书馆
晋江市图书馆已经实现“一千米半径”城市图书馆群内册图书的通借通还。晋江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的晋江戏剧中心,包括高甲剧场、木偶剧场、排练厅等设施,不断为市民推出新老剧目。
草庵
朱向阳/摄
如果想看看文物,晋江也不逊色。晋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另有中国传统村落6个。各处人文景观保护完好,既可开心养眼,也可以滋养灵魂。
安平桥
陈钧/摄
一个地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必须相互匹配,就如同一个人内在的文化力和外在的经济实力必须匹配一样。软实力少了,硬实力多了,人就会透出俗气;软实力多了,硬实力少了,人就会透出些酸气;两者只有匹配、冲和之后才有高贵的祥瑞之气。在经济发展至实力雄厚、社会形态步入国际化进程的今天,晋江已经十分重视并致力于两种实力的均衡布局和等速提升。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1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