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ldquo晋江经验rdq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607.html

移风易俗“晋江经验”亮相全国。今天下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各省、市、县设立分会场参加会议。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民政部、山东省、陕西省宝鸡市、福建省晋江市作大会典型发言。

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在福建省分会场介绍了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他指出,晋江是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晋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社风文明建设,全力破除闽南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着力解决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实现城市品质与人的素质同步提升。

刘文儒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移风易俗,晋江主要突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村规民约来治理。晋江历来注重村社自治,在引导村规民约制定时,充分尊重传统、科学引导,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目前,全市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在基层生活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二是坚持以党纪政令来约束。在深化移风易俗的长期坚守中,晋江更加注重建章立制,重点突出完善地方行政规章和强化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通过制度约束,让市民行为少一分任性、多一分自觉;三是坚持以文化建设来根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既重视弘扬优良习俗,留住“乡愁”,延续传统,也努力倡导与新城镇、新农村相适应的新生活、新方式,做到重传承、破陋习、树新风;四是坚持以慈善公益来造势。晋江民间比较富裕,有“输人不输阵”的面子情结,又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针对这一特点,晋江注重宣传引导,典型带动,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的转变,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

刘文儒说,移风易俗永远在路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晋江将把移风易俗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得人心,成风化人、潜移默化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推动新型城镇化不断向前发展。

移风易俗跟我们什么关系呢?

现在,小编就带你算笔账

算一算在移风易俗前,

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算的一笔帐!

生老病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知您数过没有,凡此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都会成为参与者或主办者之一。

按照闽南地区常见的传统习俗,80后的“白领阶层王女士”一生要经历出生、满月、周岁、成年礼、订婚、结婚、大寿、老去等仪式。

开启人生第一笔

满月

满月摆酒花费2至3万元

周岁宴

周岁宴请宾客花费4至5万元

成人礼

成年礼办桌花费5至8万元

订婚

订婚花费8至10万元

结婚

结婚大开四十桌,买点首饰,带点嫁妆花费50万元

“随着年龄增长,到做寿估计还得花费20至30万元,然后老去还得花去20至40万元,这样算算就近百万了,赚的不够花的,赚的不够花的,实在不敢想下去了。”王女士坦言。

“因为这些习俗带来的大操大办和浪费,走完这一生估计要从腰包中掏出百万!”就是这样一位白领阶层的困扰或许也是身处其间的你我他的纠结之处。而这还不包括普渡日、佛生日、谢师宴、升学宴、升职宴等名目繁多的日子。

古往今来,不论贫富,对于红白喜事的普遍观念是:规模要大,筵席要好,面子要足。正如王女士在采访中所描述的心理:“那么多年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不做就感觉没面子,被人看不起,而且都没人任意做‘出头鸟’,我就自己节省委屈点,大家办的话我也跟着办。”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偷偷”告诉记者,抛开面子、人情因素不谈,以往这样的铺张“其实挺累人劳心的。”因为大宴宾朋,需要主人家大笔的资金“抗住”,有时还需要客人的大额随礼份子钱,否则,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专家观点:

移风易俗重在思想的转变需要引导和坚持

晋江市地方史专家粘良图告诉记者,人一生要经历很多生命礼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适度适时举办是可以的,但若是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盲目跟风则是很不明智的,带来的只有“三累”(累家人、累朋友、累自己),“三费”(费时、费钱、费力),让人疲于应付。如此大费周章地摆桌实则是一种变相的“博面子”,这与勤俭节约的传统风尚是相悖的。

比如说,举办婚礼的新人如果选择参加集体婚礼而不像过往一般,大摆酒席,过去最少要花费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不等,现在只花费可能需要的化妆或服装费用,平均节省费用基本是95%以上。“集体婚礼是否能适应广大新人的要求,是否能更好地选取一些日子坚持举办,最终成为常态化的项目很重要。”粘良图建议道。

无独有偶,在晋江倡导移风易俗后,不少村民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以前村民家中凡遇嫁娶事或普渡日,至少要办上好几桌,听说有的人家还借钱办桌,从早吃到晚,是笔不小的开支,现在把这些钱省下来,拿去发给老人或用于村里建设,没钱的人家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打消了丢面子的顾虑。”安海镇某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民国时期,晋江就有衙(口)金(井)深(沪)风俗改良会,由头面人物出面,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陋习。”粘良图认为,移风易俗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群众的需要,是为群众做好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社会的文明风气,所以主要还是要让群众在思想上有根本转变,把握好度。“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继续坚持推进,讲究方式方法继而深入人心,真正让群众认识到大操大办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报记者:林文婧齐玉波

图片来源:网络(与原文不相关)

本期编辑:颜雅

晋江经济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10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