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桂花
01
药用部位
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干燥花。
02
别名
木犀花。
03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1.2厘米;叶片革质,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毫米,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5毫米。果歪斜,椭圆形,长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04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我国西南部。
05
采收加工
9~10月开花时采收,拣去杂质,阴干,密闭贮藏。
06
药材性状
花小,具细柄;花棒细小,浅4裂,膜质;花冠4裂,裂片矩圆形,多皱缩,长3~4毫米,淡黄至黄棕色。气芳香,味淡。以身干、色淡黄、有香气者为佳。
07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肾经。
08
功效与作用
温肺化饮,散寒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09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3~9克;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蒸热外熨。主治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10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
11
化学成分
本品含罗勒烯、芳樟醇、降萜烯等成分。
12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13
配伍药方
1、治口臭:桂花适量,煎水含漱。(《安徽中草药》)
2、治胃寒腹痛:桂花、高良姜各4.5克,小茴香3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胃寒气痛:桂花3克,香附、高良姜各9克,砂仁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经闭腹痛:桂花、对月草、倒竹散、益母草各12克,艾叶9克,月季花6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道医视频号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道医问诊咨询,添加
⊙投稿合作: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1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