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因一个梨引发

        

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因一个梨引发了血案;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无人能敌;为孩子买橘子的父亲在月台去世。

这些“熟悉又陌生”并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都来自ai续写,并在一些平台引发热议,“碳基生物写不出这样的文章”。ai写作能力已经这么强大了吗?人类作家饭碗还能保住吗?ai创作到底靠不靠谱?

ai续写引发热议(b站截图)

ai续写火了!有些故事很“惊人”

在影响较大的蒲松龄《狼》ai续写中,屠户被两只狼吃掉,两只狼随后咬死很多人,甚至袭击了很多城市,县衙派出衙役捕捉,最后都被杀死,对此毫无办法,最后统治阶层宣布不允许再谈论此事。

故事结尾称:最后有猎人发现了两只狼的尸体。60年后,不再有两只狼袭击城市的事情发生了。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你听的这个故事又有多少真实成分呢?

网友对此热议,“竟然有聊斋内味了”“最后结尾看的竟比人类还透彻”。

类似的ai续写还很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垂杨柳开启反抗模式,大骂“死秃驴”;两小儿辩日,孔子竟撺掇俩小孩打架决对错;渔人误入桃花源,桃花源内的人都对渔人说“你已经死了”,渔人被放进棺材后,桃花源一切如故,一切都没有改变。

有网友称,桃花源这个故事续写惊到我了,“ai写的这最后一句看得我头皮发麻。”

还有网友自己也玩了起来,“让它续写了几段四大名著,现在已经笑得下巴脱臼了。”

体验:瞬间可写n个版本

记者对ai续写进行了体验,例如在某ai续写平台输入“叶公好龙”,ai续写当龙出现后,叶公果断选择了报警,警察初始不相信,然后调取监控后发现真的有龙……

记者体验ai续写,红字为ai续写

以“揠苗助长”开头续写,“一些人会认为我这种方式太过于残忍,如果我现在不这样做,等我拥有实力后,那些人也会用同样的手段对待我……”

但也有一些ai续写“很小儿科”。或是重复啰嗦;或是毫无逻辑;或是规律性很强。

而且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同一个ai平台,同一个题材,ai续写呈现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是否能ai续写出精彩内容随机性很强。

ai续写都是几秒完成,还可以一次续写出多个版本,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再换一批,或者随时编辑调整。甚至一些ai平台还可以选择风格,有“言情”、“纯爱”等风格。

靠谱吗?什么原理?

这样的ai续写到底靠谱吗?目前观点并不一致。

有网友称,“这就是文字堆砌,毫无逻辑”“满满的晋江文学味”“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些网文日产几万字,啧啧”。

可瞬间生成多个版本,还可以选择风格

但也有网友认为,“写得不错,除了一些爽文,甚至有的内容很‘内涵’。例如在上述《狼》续写中,这不就是在讽刺现实有些事情解决不了就不再谈了?”

还有网友认为,“ai续写质量和人类差很远,但在构思和想象上,人类难以追赶”。

有ai写作平台介绍,“如果你每天写作超字,那么你需要ai写作,它能帮助你推敲用法、斟酌文法、改写文风等”。

还有分析称,ai续写基于网文的大数据采集,然后经过机器学习后,产生上下文联想等,最终呈现给大家。

我们写作“饭碗”还能保住吗?

几年前,柯洁与alphago围棋大战,三战全败让人类看到了ai的强大。近几年ai应用更是层出不穷,人脸识别、ai招聘、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日新月异。

但ai应用大多集中在数字化、智能制造等领域。ai更擅长的是识别、认知、深度学习等。ai写作虽有涉及,但表现平平。

例如几年前就存在的ai股市报盘写作,普遍认为,ai报盘顶多是制作了固定模型,有一定的写作套路,只需要定时采集相关数据即可。

ai写诗也被认为套路满满,甚至还被嘲笑:“就是堆砌文字,我一天能写篇。”“ai写作也就是敢出诗,因为大家都看不懂。”

主流观点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这是ai无法逾越的。但这次ai续写来势汹汹,不少人质疑:人类特有的创作能力,难道真被ai复制了?

不过有一点需注意,一些精彩的ai续写并不是完全由ai完成的,会人为调整,可以说是ai和人类共同完成的。在网站上传的一些精彩ai续写也都标注为作者和ai续写平台共同创作。

你有没有玩过ai续写,怎么看呢?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中国新闻网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145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