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学弘扬晋江经验middo
前言
本期“诗歌在线”专辑,推出晋江蓝鲸诗社社员作品。蓝鲸诗社举办以“美丽晋江”为主题的系列采风活动,组织会员深入晋江各地采风,写出诗意晋江。读者从中可以看到新一代蓝鲸诗人在不断涌现。他们兼容并蓄了各种诗歌风格,诗中美丽的滨海风景、独特的民俗风情、古老的“海丝”文化、辉煌的建设成就……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晋江经验?蓝鲸诗社社员诗歌作品专辑
王常婷叶燕兰蔡长兴尹继雄
王顺进蔡晓芳罗睿姚国标
合一苏银霞那山刘衍
柯芬莹远翔衷爱华许加伟
喊山(外一首)
囗王常婷
在山谷里喊父亲的名字
回来的是兄弟
喊母亲的名字,回来的
是妹妹,喊丈夫喊儿子,回来的
是峭壁、崖岸、礁石,以及
无数个青石雕刻的沉重过往
我喊玫瑰
回来的是松涛
喊布谷鸟,回来的落霞孤鹜
喊云霓雾霭,回来的
是紫帽弥山,喊写诗的每个清晨
回来的,是海潮在大地的轰鸣
还能喊什么呢?喊我们的爱情
回来的,是一颗颗灼伤石头的红心
我喊大海,喊春暖花开
回来的,却是满山的寂静
挑担的女人沿着石阶
蹒跚着,把虔诚送到山顶
我喊万丈阳光,我喊雷霆万均
喊汹涌的、咆哮的、猛烈的山雨
喊鹰隼盘旋
回来的是青草和果园
是藤萝翠绿、南瓜金黄
我喊我自己的名字
喊吧,喊吧
回来的,是开满绒花的相思树
喊吧,不喊
什么都没有回来,喊了一千遍
什么都没有回来……
磁场
让我在此处落草吧,蘸上月光
把刀磨快,过往的英雄
纷纷倒下,青春变凉
烧过的红土壤,碎了一地的陶片
祭出滚烫的忧伤
泥沙在水面下聚拢
风卷住了所有的流云还有繁星
再给我一把火,或者给我一座冰山
造一个北极和南极,让所有的心
所有的泪痕,都朝着家的方向
一片磁揭秘了泥土的温暖
像母亲的手剥开烤焦的红薯
还有尘世的孤独
他们弯腰取火,烧烤永恒,熔化岁月
灿然一笑,裂出骨头的纹理
水与泥在烈火中纠缠着,是尘世
只剩下,这些瓷器写下的文字
是秘密,更是信仰、是心灵的磁场
吸引住了转眼即离开的俗世
还有缠绕其上飞翔的心
深沪来信(外一首)
囗叶燕兰
一个干净的、安静的信封
待在夜深的角落
没有发件人,也没有收件人
只以一条海岸线,做绵长的标记
送信的人,转身没入潮水之中
留下一个人内心潮湿的礁石
以及右心房,一枚珍贵的邮票
还加盖着,那年潮汐的暗纹
像南洋独眺的侨亲,伸出月光的手
为海湾、小镇、岬岛、澙湖撕开
一个仅供回忆的小口,轻轻抖落
一片大海,一张蓝色的信纸
不着一字,却处处流露出
浪花的天真,与岛屿的深情
在良书大厝喝灵源茶
到灵水没吃上灵水菜脯,可惜了
像青头萝卜沥干水分,干巴巴
盼不来一把好盐
还好在良书大厝喝了灵源茶
一杯接一杯地喝
好像那些吸水的盐巴
潜伏在我体内,张着嘴巴
喝着喝着,连日来的头疼脑热
通过汗液似乎排解了一些
喝着喝着,当真喝到丝丝甜味
喝出老树抽嫩芽的菩提之心
喝着喝着,生出了些许恍惚
我应该一直长在故乡向阳的山坡
当一棵四季不分的松柏
或者一株金银花
一把任人采摘的甘草
供沉默滚烫的乡亲,制成药茶
闲时举杯当茶饮,病时入口祛湿邪
读《内坑烽火》(外一首)
囗蔡长兴
四面的霞光齐聚这一片天空
这里没有黑夜
即使是肆虐的雨季
地下依然是炭火不息
现在,我看着这朵星火
在眼前跃动
它的故事过于沉重
只适合倒着往回读
当我们从光明开始
一步步靠近那曾经的黑夜
脚底仿佛被针尖扎了
每一步都是钻心的疼痛
那弹坑、那茅屋、那血迹……
那些脚印还在不断往前延伸
从来没有人知道它是这样漫长
这样曲折
摸着那生锈的梭镖
看着那垫着砖角的方桌
这里该有的东西太多
不该有的东西太少
是的,这里没有泪水
它又一次退回我们的身体里
等待下一次的扑击
内坑地图
在百度地图输入你的名字
涌现的都是你崭新的信息
比如陆地港,比如晋江火车站、力豪现代农业
早期的内坑地图
越往前标注的信息越少
解放前
它的上方是晋江县工委、晋南同县工委
抗日战争时
这里只有标注:白安、内坑后山
除了这些,它的周围一片空白
在这一片广阔的天地
你一个村庄一个村庄
标上红色的名字
才有眼前这纵横交错的
晋江
灵溪谷
囗尹继雄
偃卧呼啸的城市中轴线旁
小小的绿点。秘而不宣
像灵源山伸出的一个幌子
被山林埋没。被水草纠缠
又被一道道弯曲的蝉鸣
反复拉扯,和暴露
溪水是掌管谷口的服务生。你若来
会遇到一个明亮的人。像灵源寺的午课
足以将我们蒙尘的灵魂洗净
官帽石
囗王顺进
悬崖,信仰,人格魅力
不好丈量的路都那么难走
上面附着了多少鞋印和质疑
有时月光轻抚伤口
淳朴山头醒来一顶官帽
原来通往仕途
要先在人心的台阶上匍匐
两三步
老榕树下,留下相互指认的痕迹
囗蔡晓芳
用情太深,就把根嵌进青石板
盘根错节,是梧林人相依为命的方式
经历过疼痛的鸟鸣
胜过了所有百感交集的吟唱
当风徘徊于空中,每一片叶子都呼吸陡峭
就像体内拖着一条故乡的河流
惟有头上那一轮弦月
不动声色地,留下相互指认的痕迹
有风途经的时候,每一片叶子都簌簌作响
洒落一地的都是月光的瓷片
这多像漂洋过海的游子
它们总是把想说出的话
折叠在沉默中
或者比沉默更重一些的乡愁中
九十九间
囗罗睿
世事总是无常。比如一封信
从明朝寄来,旧址还在
收信的人却做了古
比如一个人颠沛半生
为爱寻找,找到时
却不是当初模样
我是神用腾讯地图邮过来的
导航是个好邮差,一点开
就到了灵源
拆阅我的是风和阳光
是几间沧桑的古居室
我和九十九间互相拆阅
院子里依然绿意蓬勃
雕檐描柱。沦落和破败
掩盖不了当时构建的奢华
和九十九间,我有相同的落寞和惆怅
或许当年我是一位落魄书生
一不小心成为九十九间座上的谋士
或许,我是一个流落四方的散人
侥幸被九十九间收留
而我的真实身份必须隐瞒起来
就像我决不轻易,提及
它四百多年的高龄
采访老战士
囗姚国标
盖在身上薄薄的被子
让他掂量到
老排长迎着子弹
扑在他身上沉重的嘱托
紧闭的双眼
看不到来访者小心翼翼地问候
此时,他一定还和战友们
在崇山峻岭里
掩护乡亲们撤退
瘦削的脸庞
微微张开的嘴巴
平静里
隐隐约约有股摄人的威严
我们准备的老人英雄事迹
只能在沉默中
以一个敬礼作为告别
如同他无数次告别战友……
小镇的诗
囗合一
蓝,深沪小镇的底色
我只能相信,归鸟划过海面的眼晴
也是蓝,翩翩欲飞在小镇日夜
不忍,朝霞落日灿烂的绯红喧哗于宁静
退潮时分
夕照下的船桅,横七竖八的倒影
拼成神秘的图腾,投下褒歌的音符
还有,深沪湾的神话
晚霞染红海蚀陵岩,栖息海底古森林的鱼群
拥抱独自的安静,万年古牡蛎礁
幻化成日渐消瘦的下弦月
沧海桑田
望月的鱼瞬间成石
一种没有过的生活
囗苏银霞
在那样的村庄
我们做一对老夫妻
你披蓑衣,我带斗笠
将一方田
耕耘出千年前的样子
你推石磨,我舀一勺豆
豆子肝肠寸断
成就生活的软糯香甜
灶台,守成我的烟火色
庭院的芦花
飞成你的头上霜
趁着夕阳,一起将年轻的事
逐一晾晒
干成,手背上一片老年斑
金交椅山古窑址
囗那山
土与火,两个古老的名词
灵性紧紧相依,缘分大于一切
第一个坐上金交椅的人
一定是扇风点火的人
从练泥到烧制,施信于每一个细节
风躲进土里,火躲进土里
时间慢慢瓷化,在炼狱的洗礼中
发出钟乳敲击的乐音
古窑址前,观客纷至沓来
猎奇的心必须虔诚
虽然,不再重温漂洋过海的旧事
如果,真能看见火焰坍塌
就能听出,断片中暗藏的雷动
千年的好时光已经老去
地门之火,燃烧
泥土安静不语,游人谈笑风生
古窑茶古
囗刘衍
旋转的姿势太美,没加任何修饰
“苏垵茶壶见火颤”的美誉
流淌在缓缓而来梅溪的汁液里
从扩容、拉生、行大刺,到过你的从前
一壶茶当酒,就醉了今生
有观音庇佑,上釉之手雷破乾坤
就用草灰釉吧,能裹紧一袭布衣
冷却的宁静、苦疾与万物承兑
引春风浩荡,与穿梭的音符结庐南山
抱得越紧的泥土,习惯在晨曦中出发
悬壶济世,就是要放低身段
一旦在窑炉里落座,请相信自己
人的一生本来浸在水火相溶的炉上
坚强或者瘫软,取决于向前向上的耐火度
而时间,也会坐等苍生
敬畏,也会带来千秋的救赎
曾祖母的抽屉
囗柯芬莹
称为阿太的曾祖母
其实,和我们
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小脚民国女子
称为曾叔祖父的那个人
自从新婚后,下了南洋
再没能回返
只留给阿太一生落寞的背影
在流离中养育了祖父、父亲和我辈
升学,离开家乡
阿太是我牵绊的挂念
学余骑车回去
家中雕花彩漆的抽屉
是阿太给我的百宝箱
珍藏一周的蒜蓉枝、莲子糖
是阿太翘首六天的期盼
唯一不让我翻动的
是仅有的一封侨批,来自南洋
侨批,这是阿太一生的牵绊
享寿近百年
阿太念着旧事安祥离去
手中紧攥的
是那封发黄的侨批
闽南番客婶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印记
烟雨五里桥
囗远翔
两个古镇
将安平的这湾海
合抱成一方涟滟的镜面
五里石桥隐约一线
将两个古镇相牵
自宋而来的那人那亭那联
在四月的烟雨里对镜梳妆
将地平线的剪影
留给相连的水天
后有龙山寺
前有海潮庵
你看那云树和远山的倒影
都在这晨钟潮声里
虔诚地将心
每天清洗了一遍
磁灶印象
囗衷爱华
我把自己放进一个点
熟悉的地名铺成一张白纸
我身影的移动
画出一幅水墨画
人物惊叹
立在瓷砖的海洋
心疼地抚摸
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
天空有许多鸟儿在飞
一条大道通向世界
龙眼树的笑像弥陀菩萨
树下有一群玩乐的人
幸福洋溢在脸上
感染着我这个过客
?
海底古森林
囗许加伟
我的心随着大海的小鱼游走
被深沪风情背进一间,不起眼的小屋
始于古森林里牡蛎礁的故事
阳光在几百万年前早已发酵
藏着摩擦生火的历史痕迹
古猿类在智慧下勇敢地生存
为盘古开天地
开一张没有公章的证明
我们学会鉴赏古遗迹
一场围观的游说正在穿越星空
透过海平面,在一座小岛上寻找复活的解释
写明记忆,却遗忘了少女
迫不及待地为深沪海底森林
写一首单恋情歌
泉州诗歌在线
在信息化时代,“泉州诗歌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1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