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晋江经验rdquo被
移风易俗“晋江经验”亮相全国。昨日下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各省、市、县设立分会场参加会议。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民政部、山东省、陕西省宝鸡市、福建省晋江市作大会典型发言。
作为全国唯一县级代表,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在福建省分会场介绍了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他指出,晋江是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晋江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社风文明建设,全力破除闽南地区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炫富摆阔等陈规陋习,着力解决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实现城市品质与人的素质同步提升。
刘文儒表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移风易俗,晋江主要突出“四个坚持”。
1一是坚持以村规民约来治理。晋江历来注重村社自治,在引导村规民约制定时,充分尊重传统、科学引导,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目前,全市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在基层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二是坚持以党纪政令来约束。在深化移风易俗的长期坚守中,晋江更加注重建章立制,重点突出完善地方行政规章和强化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通过制度约束,让市民行为少一分任性、多一分自觉。
3三是坚持以文化建设来根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既重视弘扬优良习俗,留住“乡愁”,延续传统,也努力倡导与新城镇、新农村相适应的新生活、新方式,做到重传承、破陋习、树新风。
4四是坚持以慈善公益来造势。晋江民间比较富裕,有“输人不输阵”的面子情结,又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针对这一特点,晋江注重宣传引导,典型带动,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的转变,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
刘文儒说,移风易俗永远在路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晋江将把移风易俗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得人心,成风化人、潜移默化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推动新型城镇化不断向前发展。
当天,晋江设立分会场组织收听收看,晋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惠玲参加会议。
(记者_齐玉波)
移风易俗
晋江现在这么做
?????
新理念新风尚吹起文明风
在过去,晋江民间“嫁娶”,人们问得最多的是“宴请了多少桌”;现如今,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捐了多少钱”“,简办婚宴、捐助慈善”已成为主旋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不断推动移风易俗,让旧观念、旧习俗转变成新理念、新风尚。
文明公约编成歌携手相约大家唱在深化移风易俗的长期坚守中,晋江注重建章立制,尤其是完善地方行政规章,相继出台规范主城区出殡管理通告等规章制度。特别是今年,又制定了《晋江市民文明公约》和《晋江市民行为规范》,大力引导广大市民守公约、遵规范,养成与城市生活接轨的公共行为习惯。
“文明和谐的晋江,是我那美丽的家园,团结拼搏的晋江人,文明公约记心上……”周末,敏月公园的“激情广场大家唱”,不少市民聚集在此,齐唱《晋江市文明公约歌》。
《晋江市文明公约歌》是晋江市老年大学曲艺系主任、敏月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乐队指挥张黎明根据《晋江市民文明公约》进行编曲创作的,“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每一个晋江人的共同参与,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新晋江人,都要一起携手努力。”
敏月公园“激情广场大家唱”的负责人庄铭团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歌唱形式,让大家反复学习,将《公约》落实在行动中,共同争做文明晋江人。
近30年来,晋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外来建设者日益融入,成为“新市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市民素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是新型城镇化的灵魂。《晋江市民文明公约》和《晋江市民行为规范》的出台,最大程度凝聚了社会共识,形成了共同意志,把晋江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向前推进一步。
互不通婚是陋习破除禁锢促和谐不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晋江都十分注重村社自治。在引导村规民约制定时,不是简单粗暴的令行禁止,而是充分尊重传统,科学引导,让村民、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
年9月20日,东石镇萧下与井林两村率先打破坚冰,破除了多年互不通婚的历史禁锢。次年于两村交界处落成的“和谐亭”便是最好的见证。
去年,安海龙山寺内,庵前村、佳坂村与星塔村的50多名村民代表经过一个简单的破除誓言仪式后,正式宣布解除三村近百年来互不通婚的陋习。
今年6月,一场破除旧规仪式在内坑镇白垵村福灵殿举行,晋江市内坑镇湖内村社仔自然村,深圳村井上自然村、内林自然村,以及南安市官桥镇内厝村山后自然村不通婚的历史宣告破除。
近年来,晋江部分村庄“互不通婚”的禁锢正逐步破除。晋江市委文明办曾专门组织相关村的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推动破除坚冰,促进双方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历史原因,晋江过去宗族之间经常产生封建械斗,如争土田、水利;争码头、港湾;争风水、坟地及迎神赛会等。一次宗族械斗足以使两族变成世仇,代代相传难以平息“。互不通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下的“毒誓”。
随着社会进步,田地纠纷少了,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了,相互之间的仇恨也淡化了,和解就有了基础。为此,晋江发起倡议,牵线搭桥,不少村(社)也自发进行和解,逐步破除了这些村庄百年互不嫁娶的禁锢。
集体婚礼最炫酷慈善公益成风尚早在年,晋江就向全市企业界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倡议,去年又发出“最炫公益、不炫嫁妆”的倡议,号召全市人民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不办,把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捐赠给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十多年来,晋江市慈善总会共募集慈善款26.58亿元,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比聘礼炫嫁妆让人反感,既有损爱情的纯洁,也玷污了这座城市的美好!”在去年11月举行的年晋江市集体文明婚礼上,第四届“十佳美丽晋江人”、晋江青年志愿者协会五星级志愿者黄小芳宣读了《最炫公益勿炫嫁妆》倡议书,号召广大晋江青年一代勇敢地挑起社会责任,向比拼聘礼、炫耀嫁妆的不良习俗说“不”,为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点“赞”。参加这次集体文明婚礼的30对新人中,既有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晋江人。在婚礼现场,新人们还特别集体筹资了1.5万元,捐助给西园街道身患白血病的赖馨悦小朋友,让集体婚礼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晋江,慈善公益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一种新风尚和主旋律。比如,龙湖镇老党员施宣阔简办八十寿宴捐资20万元修村路、安海镇吕天送免办孙子满月席捐给老人会5万元、陈埭镇丁振灿简办儿子成人礼捐给公益事业14万元……
既然风俗习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文化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文化的办法和力量来解决。晋江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分,并努力以新的文化成分来剥离,取代其糟粕。比如,闽南传统的“普渡日”,晋江在禁止大操大办的基础上,引入文体、科普、环保等元素,把“普渡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引导群众用健康的文化取代腐朽的文化,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
(记者_董瑞婷齐玉波)
图片均来自网络
晋江新闻网精选(戳下方标题)福建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产生,尤权任省委书记,12名常委简历全在此
除非你是孙大圣,不然这篇文章你都要看一看
晋江几百辆公交,而你偏偏捡到了我……
终于等到你?元大奖究竟花落谁家?神秘面纱已经揭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1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