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闽南姓氏是怎么来的你家门楣上写的
姓氏是怎么来的?
它有哪些内涵?
在晋江,
它又有哪些特殊的文化现象呢?
12
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
全世界华人都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炎”指炎帝,“黄”指黄帝,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
“姓”究竟是何时开始出现的?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姓了,姓的出现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由原始社会进入母系社会时出现的。
在姓氏出现之前,原始社会崇拜图腾信仰,图腾主要就是动植物为主,图腾崇拜出现后,图腾就是他们这个部族的一个族徽开始出现。
到了黄帝的时候(仓颉)造文字,才开始用文字证百物,文字出现了,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来起姓。
“姓”一般随父亲,为什么却是女字旁呢?姓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边女字一边生字。说明当时母系社会的出现,大部分子女只认母不认父,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姓姬的、姓姜的、姓嬴的、姓妫的、姓姒的、姓嫘的……
《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多个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个,据研究,中国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85%。个常见的大姓中,每个姓氏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分封制度的出现,很多姓不断发生变化,得姓的原因就有很多了。
1皇帝赐号,赐姓2分封时,以诸侯国所在地作为姓3以地名为姓4以祖先的其中的一个功绩的一个字做姓5个别姓氏,如少数民族改姓来附和大姓,攀附望族。因此姓的来源不是千篇一律的,同一个姓也有多种来源。
姓氏文化包含哪些内容?族谱、祠堂、家训家规,祠堂里面有楹联、匾额、牌坊、祖先的墓、墓志铭,因此说姓氏文化是社会综合性的百科。
后来,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入闽始祖、来晋始祖等等。开基始祖带领着族人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建造房屋,安居定所,发展生产,繁衍生息。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后,这个区域的姓氏会形成跟源头不同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支派。
在闽南,不同的支派名称常常会体现在普通人家的门面上。
晋江市谱牒民俗学会的周仪扬
VS
主持人冰冰
周先生
冰冰,你知道我们今天来的这个地方的这座房子(主人)姓什么?
姓什么,哪里要这么麻烦,直接去问主人不就知道了。
冰冰周先生
懂得看的就看门楣,看这个门楣就知道这座房子主人是姓什么了。
这样我知道了,门楣上面写着武功衍派,那这个主人就是姓武了。
冰冰周先生
你要被人笑死,武功衍派是姓苏的,为什么叫武功衍派啊,武功是战国时期一个郡望的所在,说明苏氏祖先的发源地就是从武功来的,所以叫做武功衍派。
除了普通建筑可以体现姓氏文化的内涵,在闽南,祠堂是姓氏文化集中的体现之一。
古往今来,晋江上百个姓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的宗祠有将近座,遍布每个乡村。它是祭祀祖宗和先贤的庙堂,建祠堂的目的就是供奉祖先,团结宗族,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追根溯源、慎终追远的传统“孝道”文化,也体现了族亲之间的血脉亲情。
在祠堂里面,匾额和楹联是姓氏文化的两大主要内容。
匾额匾额是古建筑的必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所记载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的。在晋江,每个祠堂几乎都有匾额,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楹联在闽南的祠堂,楹联是一大风景线,字体丰富、字数不一,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样。介绍祖先丰功伟绩的比如池店李氏家庙的楹联“增万安桥,葺六里陂,祖德许多流衍”,“赐一品服,理两广饷,孙支并见腾芳”,说的就是李氏祖先李五和李贯的故事。
除了祠堂以外,族谱也是姓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载体。
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有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陆续回乡寻根谒祖,此时,姓氏文化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姓氏文化还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积淀了几千年的姓氏文化,不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奖问答
中国个常见大姓约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如果你知道的话,可以在上班时间拨打我们栏目的热线电话来参与我们的互动,我们将抽出一名幸运观众,送出由爱乡亲提供的奖品一份。
编导
许水艇
编辑
陈月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