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你凭什么名列全国百强县第五

8月22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县域经济发展报告》,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揭晓。福建省有6个城市上榜,分别为晋江市(列第5)、福清市(列第50)、南安市(列第54)、石狮市(列第60)、闽侯县(列第68)、长乐市(列第92)。

晋江你凭什么名列全国百强县第五

因为我们有

中国鞋都—陈埭镇

陈埭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北部,因围海筑埭得名,由于气候得宜,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的种植,并且盛产“海蛏”素有晋江粮仓之称。近年来制鞋业的发展,让陈埭镇成为了中国鞋都。“特步”“德尔惠”均出至陈埭镇。

因为我们有

文化古镇—安海镇

安海镇位于福建东南沿海,自公元年建镇,至今已有年,因朱松朱熹父子和郑成功在此留下深刻足迹,故有“二朱过化”、“朱文郑武”之誉,境内文化古迹甚多,风光秀丽,有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有千年古刹龙山寺、有朱熹讲学的地方—石井书院(朱祠)。民间舞蹈“嗦啰嗹”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水心亭、白塔、星塔、忠义古庙等古迹,无不在诉说着安海历史的辉煌。

因为我们有

历史文化名镇—池店镇

池店镇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北部,总面积29.13平方公里,人口人,有外来员工3万多人,旅居海外华侨、台港澳同胞5万多人,是闽南著名的侨乡之一,自唐迄清有着丰厚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是海滨邹鲁中一处藏龙卧虎的历史文化悠久的人杰地灵的圣地。共出5名状元、2名榜眼;3名宰相、3名尚书。

因为我们有

泉州四大名山—紫帽山

紫帽山位于鲤城区西南边,与清源山、朋山、罗裳山号称“泉州四大山”。海拔.8米,因常有紫云覆顶,故名。唐时,山上有金粟洞,元德真人居此修真。据传,山上原有“金粟之洞”四字,为宋宁宗避居此地时手书。明代建有道观和凌霄塔,已毁。现山上尚有宋、明、清石刻18方。又因山上花木茂盛,清幽恬静,自古有“紫帽凌霄”之誉,为泉州十景之一。

因为我们有

陶瓷之乡—磁灶镇

磁灶镇位于市境西北部,为历史悠久的陶瓷之乡。镇政府驻地桥埔头。辖有1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0.18万人。磁灶为古地名,古时用以烧制陶瓷之灶,亦称“瓷灶”。据地方史料载,磁灶烧制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因“瓷”与“磁”闽南语谐音,故称“磁灶”。主要产业为建筑陶瓷,是全国五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全国建筑陶瓷市场之一。磁灶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已发现的南朝、唐、宋古窑址有20多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还有俞大猷陵墓等。

因为我们有

梨、柑之乡—内坑镇

内坑原名系“梨坑”,其历史悠久而又光荣。唐宋时,因大面积种植梨果而得名,是晋江有名的梨、柑果园区。《安海志》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者,……二柑俱出晋江六都内坑诸乡”,故内坑又号称桔里。内坑又是古代农村外贸集市之一,据《晋江县地名录》载:“唐代的内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

因为我们有

中国伞都—东石镇

东石镇与金门岛隔海相望,临近安海镇。自古海运,捕鱼,纺织等产业发达,有着‘海滨邹鲁、仁和之乡’的美誉。明末郑芝龙在安海,东石也是作为海航据点。后其明将郑成功更是这两镇作为抗清的重要根据地。目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伞具制品和制伞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有着“中国伞都”的称号。

因为我们有

万吨级港口—围头港

围头湾位于晋江金井镇。是泉州三湾(泉州湾、围头湾、湄洲湾)中重要的一环,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据清代周学曾等纂修的《晋江县志》这样描绘围头: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经之地。围头湾海阔水深,是天然避风良港。早在南宋时期,泉州开始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时就十分重视围头湾,有“东海明珠”之誉。20世纪80年代,围头港开放对台小额贸易试点,成为最早实现闽台民间往来的港口。

因为我们有

施琅将军故乡—龙湖镇

龙湖镇以湖得名,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临近石狮市和深沪镇。衙口村产品“衙口花生”是龙湖镇著名的特产。龙湖内生长的龙湖鳖、龙湖鲈鱼、龙湖鳗鱼等“龙湖三宝”,以其独特美味和药饵价值闻名遐迩。龙湖镇衙口村也是施琅将军的故居,也是中国织造名镇,并且也是晋江市著名的侨乡,有许多旅菲华侨。

因为我们有

闽南服装名镇—英林镇

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侨乡优势,加上党开放改革的好政策,使英林这个昔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穷镇,发展成为璀璨的“闽南服装名镇”。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0.3亿元,财政总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分别是年的倍、倍、倍、倍。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乡镇第9位,实现宽裕型小康镇目标。

因为我们有

中国内衣名镇—深沪镇

深沪镇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晋江市东南部。由于靠近台湾海峡,渔业资源丰富。是渔业养殖基地和贸易港口。并且有许多的特色小吃,如深沪拳头母,深沪鱼丸,马加羹,壶仔饭,目鱼球都是闽南地区较为有名的小吃。内衣服装是产值最大的支柱产业,年产值30亿元,仅短裤业产值就超13亿元,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之一,年被授予“中国内衣名镇”称号

因为我们有

精品袖珍镇—西滨镇

西滨镇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邻军垦农场,南接罗山镇与石狮市,西、北面为陈埭镇。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其中1个是三峡移民村)、1个居委会和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多人,外来工人多人,耕地面积亩,是一个著名的精品袖珍镇。

因为我们有

石材之乡—永和镇

永和镇地处晋江市中南部,临近安海镇,龙湖镇,是晋江市中南部的交通枢纽中心。永和自宋代始开埠,清代易名为“永和”,其寓意为“永结和好”,作为福建著名石材之乡。全镇已探明花岗岩资源储量1.5亿立方米以上。主要支柱产业为采石业、石材加工业以及周边产业。

因为我们有

福建省乡镇第一强—青阳街道

青阳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艰苦创业,经济发展年年上新台阶,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被评为福建省“明星乡镇”、“福建省乡镇第一强”、“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佳”乡镇之一,被国家财政部列为“中国百名财政大乡”、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50强乡镇榜首,街道党工委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90年不变价);财政总收入3.99亿元,其中上缴税收3.83亿元;全社会出口总值1.75亿美元。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50强榜首。

因为我们有

世界现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草庵寺

草庵寺位于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内社区,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明代晋江人何乔远《闽书·方域志》云:华表山“两峰角立如华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草庵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荜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

因为我们有

现代服务中心—梅岭街道

福建省梅岭街道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北部,大力扶持酒店业,荣誉国际、宝龙、电力荣誉酒店势头强劲,世茂茂御大酒店成功奠基,带动周边餐饮、服务业、信息流、资金流等三产发展。抓好世纪大道、梅岭路拓改,规划商业布局,做好湖光西路延伸线和石鼓路道路两侧特色商圈的培育,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万达、世茂,充分利用高端住宅、高品质写字楼,培养形成以集聚金融服务、证券、保险、信息、文化创意及社会中介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因为我们有

城市重要门户—西园街道

西园街道位于晋江市区西北部,辖11个社区。办事处驻苏塘。福厦高速公路、福厦高速公路连接线、泉三高速公路纵横境内,县道双龙路贯通各社居,泉州晋江机场往来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东南面与梅岭街道、罗山街道相接;是晋江中心市区的重要门户。面积20.88平方公里,下辖有11个行政社区,个居民小组,户数户,总人口人。

因为我们有

千年古刹—灵源禅寺

灵源山地处福建晋江灵源街道的灵水社区,海拔米,是泉南一座名山,山上有泉南最享盛名的寺庙之一灵源寺和众多古人留题的摩岩石刻。自古名山僧占多”,相传早于隋初,就有僧人于灵源山顶立寺祀奉观音大士,常有紫云盖上,故号“紫云寺”。传至五代,有高僧一粒沙由此往开龙山寺。唐代又有道士蔡明浚来庵隐居,与寺僧守净共同扩建。宋仁宗嘉祐元年,御史吴中复、吴中纯昆仲于此隐居修道。元末明初,陈友谅举事兵败,其骁将张定边亦遁于此山,削发为僧,号沐讲禅师并建新寺于山腰。经历代僧众保护修葺,千年古刹灵源寺现已成为泉南最享盛名的禅林之一。

因为我们有

菲律宾国父黎刹故乡—新塘街道

新塘街道拥有独具的区位优势,介于晋江、石狮两个城市之间,北接陈埭、西滨,南接永和,东邻石狮,西达罗山,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亩。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多为低丘,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新塘街道自古以来就是人文鼎盛之乡,明代相国杨景辰出自新塘后洋,菲律宾国父黎刹的祖籍地在上郭村。现有后洋宗祠八角井、扶西黎刹广场等景点。

小景综合网络整理编辑

晋江微生活

赞赏

长按







































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48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