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晋江系rdquo鞋企遭

在好未来、新秀丽被做空引发股价震动后,安踏等中国运动品牌再遭集体狙击,被指利润率虚高。作出做空报告的GMT公司独家回应《财经》记者称内容泄露非本意。

冒诗阳马霖/文

余乐/编辑

6月15日,受GMTRessearchLimited做空的影响,包括安踏在内的多家中国体育用品公司股价早盘一度大跌。其中,安踏体育一度跌近10%。报告指称这些公司“利润率虚高”。

在报告的摘要中,GMT声称,中国16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中,近年来已有9家被证明为“骗子”,而剩下的7家公司中,安踏、特步和度的财务数据也与这些“骗子”公司间存在很多相似特征。GMT特别指出,上述提到的12家全都是福建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来新秀丽、好未来等中国公司频繁遭到“浑水”等金融机构的做空,这些公司大多被指控有财务造假的行为。

“这9家骗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其他公司中都是非常罕见的,”报告摘要中说。“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骗子公司的利润率比耐克这样的全球领先者都要高,而很不幸的是,安踏、特步和的数据也存在上述特征。”

GMT重点质疑了安踏,认为该公司存在利润造假的嫌疑。具体而言,GMT认为安踏非生产性资本过大,为配合收入虚增了大量现金流,且存货相对于收入比例过低,预付账款相对于存货比例又过高。据此,GMT认为股价仅值10港币。而目前,安踏的股价在45港币上下。

GMT是一家位于香港的会计研究公司,主要工作是”通过财报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这份报告只有摘要部分可供公众浏览,而剩余部分只有付费用户才能看到。GMT在独家回应《财经》杂志的采访时说,这份报告内容泄露并非该机构的本意。

“这份报告已经在我们的订户范围之外广为传播,我们感到非常失望,”GMT在回复中称。“由此造成的股价急速修正只能损害我们的客户的利益,并且可能使我们面对来自监管层面和报告中所涉及公司的法律风险。”

福建是中国运动品牌的大本营,包括安踏、特步和度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均来自晋江市,且均为家族企业,创始人大多姓丁。《财经》杂志今年稍早时候曾对晋江运动品牌的发展做过深度报道(详见下文)。

上述三家公司均为港股上市公司。在报告发布后,这三家公司股价都大幅下跌,但是随后不久就止跌回升。截至上午收盘,安踏体育跌幅收窄为2.99%,特步跌幅为4.6%,度下跌4.7%。

根据安踏年报,年营收为.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为25.1%。此外,公司毛利率为49.4%,《财经》记者了解到,这一毛利水平比阿迪达斯高出1.8个百分点。而这也是GMT质疑的内容之一,认为安踏盈利能力高于世界顶尖体育用品公司不合常理。

作为回应,安踏、特步已于昨日和今日相继发布澄清公告。安踏在公告中表示“强烈否认报告中的有关猜测”,特步也表示“该报告中指控牵连本公司存在企业欺诈的所有指控均不属实、并无根据且具误导性”。

6月15日,中信证券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小组薛缘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重点回应了GMT对安踏的几项质疑。对于GMT质疑的核心问题库存,薛缘认为,安踏品牌库销比长期维持在4到5之间,这是因为安踏体育是一家以加盟模式为主的企业,因此存货流转较快,自有库存相对较少,而渠道库存则相对较高。因此,GMT所质疑的较高预付账款,其实是与渠道库存相对应的。

此外,薛缘认为,安踏体育毛利高于阿迪达斯的原因在于,安踏具备更高的自产能力,而阿迪达斯则主要依赖于代工。此外,作为全球性的运动品牌阿迪达斯,要承担远高于安踏的营销费用。

实际上,安踏已经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中,仅次于耐克、阿迪达斯的第三大品牌。特步、度两家企业,目前正在通过转型走出低谷。

即便如此,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确实面临挑战,根据《财经》以往报道,年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规模达到.48亿元,但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其中,年耐克、阿迪达斯、安踏、李宁四个品牌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54%。

在此情况下,体育用品行业的洗牌已经持续多年,包括名噪一时的惠尔康、喜得龙、金莱克、美克等品牌均黯然退场。如今,这一洗牌仍在持续,随着体育用品需求的不断细分,包括亚瑟士、安德玛等国际品牌相继进入,已成合围之势,而在研发和品牌上都不占优势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已经退守三四线市场。

在此情况下,国内安踏、李宁不得不提升品牌和研发能力,目前,度、特步、乔丹等品牌仍在艰难转型。

(以下内容为《财经》杂志的报道《中国运动品牌十年沉浮》,原载于年1月22日,作者为《财经》记者马雪梅。)

年1月12日后,法院开始处置晋江德尔惠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抵押的厂房、土地、仓库等资产,以清偿债权人。这个周杰伦代言十年、名噪一时的运动品牌以6.36亿元负债,黯然离场。

此前,鞋都晋江的另一家知名企业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已宣告破产。这份离场名单中还有金莱克、美克等。同为晋江系企业,它们与如今千亿市值的本土第一运动品牌安踏曾站在同一起跑线。

兴衰都在十年间。

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生了库存危机,这场危机倒逼行业由批发模式向零售模式转型。安踏(.HK)由于转型成功,竞争优势迅速累积,成为中国市场仅次于耐克(NYSE:NKE)、阿迪达斯的第三大运动品牌。其他企业如特步、度仍在转型中途,近两年营收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生死线上挣扎。

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倡导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一直经历高速发展,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亿元。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升。

年,耐克、阿迪达斯、安踏、李宁(.HK)四家公司的中国市场份额之和是44.0%,年这一数字已达到54.7%。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未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仍将“强者愈强”,国内综合性运动品牌约有三家能与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同场竞技,其他品牌只能在各细分市场中寻觅生存机会,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下一个德尔惠。

开店就赚钱的年代

虽然双星、康威等运动品牌也曾名噪一时,但从发展规模看,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大体可以分为“晋江系”和“非晋江系”,前者包括安踏、特步、度、乔丹、鸿星尔克、匹克等众多品牌,后者单指李宁。

20世纪90年代,晋江乌边港周围有着数千家制鞋厂,河的南面是安踏和度的发源地,河的北面则是特步、乔丹、德尔惠、美克的起始站。

因为地缘关系,这些运动品牌的创始人有着共同姓氏“丁”。如今,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特步创始人丁水波和度创始人丁伍号依然关系不错,只是“彼此几乎不谈工作”。

从制鞋厂到运动品牌商,晋江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李宁的影响。体操冠军李宁创办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于年、年、年先后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全国声名鹊起。

一位年-年曾在李宁工作的行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年李宁的营收就达近10亿元,遥遥领先中国市场的其他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

安踏的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年。当时,安踏的年销售收入只有一个多亿,利润也就几百万元,却于悉尼奥运会期间在央视投了近千万元的广告。不知是前瞻还是巧合,其品牌代言人孔令辉恰好在那届奥运会上实现了大满贯。丁世忠后来回忆说:“那对安踏是一个相当大的改变,全国人民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品牌了。”

“要请就请最火的”是当时晋江运动品牌的营销原则。特步(.HK)CEO李冠儀对《财经》记者表示,年丁水波拿着数百万元去找谢霆锋做代言人,结果这让烽火鞋一炮而红,为特步打开了局面,“这些晋江企业家身上都有一股拼劲”。

后来,德尔惠请了周杰伦,喜得龙找了郭富城,金莱克选了王楠、张怡宁……找代言人的初衷还是促进销售。由于各个运动品牌的产品差异不大,所以品牌商希望通过提升知名度来增加出货量。

提起年之前的那段时期,多位行业人士都感叹“那时候赚钱太轻松了,开店就赚钱”。

孙佩东曾在安踏工作十年,主要负责北区的零售业务。他记得年北京通惠河附近有一家专卖店,商品一半是从安踏进的货、一半是贴牌货,“这样一个假店的生意都非常好,每年收入上百万”。

与时尚休闲行业相比,体育用品行业的销售模式更原始,企业的日子也相对更舒服。

年之前,晋江系运动品牌的定位是“品牌批发公司”,也就是说除了塑造品牌之外,它们通过订货会向经销商展示商品,再根据订单生产商品,最后将商品交到经销商手里,就算销售完成。至于货卖得多还是少、如何卖,它们都不需理会。

这个阶段,体育用品企业比拼的是品牌知名度以及发展经销商、铺渠道的速度。

年李宁上市后,安踏、特步、度(01.HK)分别于年、年、年上市。虽然鸿星尔克、匹克、喜得龙也赶上了上市潮,但上市后因业绩不佳等问题而接连退市,德尔惠、金莱克等其他品牌则因自身原因无缘资本市场。

根据欧睿国际统计,年中国体育用品的行业规模已经达到亿元。此时,除了李宁的市场份额达到9.0%明显领先外,国内其他运动品牌差距不大,安踏、特步、度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8%、4%和3.7%。

北京奥运会让每个人都对市场无比乐观,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份信心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李宁衰落与安踏崛起

李冠儀在担任特步CEO前,曾在阿迪达斯(中国)有限公司工作过十年,离开前的职位是大中华区副总裁。在她看来,中国市场的所有运动品牌都遭遇了北京奥运会后的库存危机,只是当时国际品牌更







































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70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