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国家气象观测站将搬至崎山气象科普基
近日,记者从晋江气象局获悉,晋江国家气象观测站计划从现址梅岭街道南山路号搬迁至崎山山顶。晋江市气象局相关人士介绍,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预计年年底前能完成整体搬迁工作。据悉,位于新址的气象观测站将进一步提升预报准确率,通过自动化观测感知风云变幻,传递阴晴冷暖。
目前,气象站的“心脏”——气象观测场已在崎山山顶处完成建设,安装了新型气象自动站,与旧址设备实行同步数据观测,数据将进行至少一年的对比分析,为实现观测站整体搬迁做好准备。
为何搬家?原观测点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晋江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位于梅岭街道南山路号的原晋江气象观测站腹地已失去了往日的观测优势。
晋江市气象局副局长陈雅莲介绍:“观测场四周布满了建筑物,障碍物累计遮挡面积达.2平方米,气象探测环境逐渐受到较大影响和破坏。”据了解,气象观测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在观测站旁边建一座高楼很可能会影响日照的观测,建一排房子就会影响风向风速的观测,周边焚烧垃圾或庄稼就会影响温度的观测。“可以说观测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气象数据的真实程度,进一步影响着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如今的号气象观测站,观测的气象数据已无法满足气象观测工作的核心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三性”要求,年,在全国气象台站观测环境调查评估中观测场还被评定为不合格台站,整改搬迁迫在眉睫。
“新家”如何?装备精良气象科普基地落户
此番晋江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的“新家”,位于晋江即将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城市自然生态山体公园——崎山公园的山顶,海拔高度约米,距原址直线距离约米,高差80米。根据前期的调研和方案设计,位于崎山山顶的“新家”占地面积27.85亩(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平方米,总投资约万元。
“新家”虽尚未落地,但其探测环境优良,气候条件相近,观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符合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目前正在加速推进“新家”的搬迁速度。“能见度将实行机器自动观测取代人工观测,每分钟自动形成能见度数据上传到相关平台,不仅更精确,也能减轻人工投入成本。”晋江气象台台长吴徐燕表示,除了原有的气温、风向、降水早已实现自动化观测外,搬家后,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今后专业气象人员将更多地往维护保障方面转移。
为了让晋江市民和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亲身感受预报天气的科技魅力,新址将同时建设气象科普基地,构成生态公园的气象科普功能区。届时,市民可以通过近距离观摩和声画一体的形式,揭开气象知识的神秘面纱。
家当几许?软硬兼备提升预报准确率
对气象部门来说,做好对风云变幻、阴晴冷暖等天气情况的准确预测和精细传播,让市民真正享受气象服务是关键。不少市民常常会调侃天气预报不准,其实,在保证预报准确度方面晋江已经下了不少功夫。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否,在于软硬件设施兼备。
除了上述提及的观测仪器逐步自动化外,晋江的气象预报网络也遍及各镇(街道)。据了解,晋江现有的国家一般气象站是泉州5个一般气象站之一,此外,晋江19个镇街都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承担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入百姓耳中。
硬件设备日臻完善,那么软件上又有何保障呢?吴徐燕告诉记者,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状态下,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这24小时内都要进行预报服务和综合观测,根据监测信息开展预报预警服务,如遇复杂天气或灾害性天气,除值班人员及时做好监测预报外,副班还得跟上,加强短时临近服务工作。
林文婧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