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教育局同题作文喊你一起来聊聊
一起来聊聊闽南语
“瓦系金刚狼”(我是晋江人)
由晋江经济报、晋江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五、六月份同题作文“一起来聊聊闽南语”征文活动共收到41所学校小记者站的篇参赛作品。经过初选、复评等环节的仔细甄选、评审,最终评委组评出五、六月同题作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我是晋江人,爱讲闽南语。
一等奖2篇
传递温度的闽南语
张玮莹(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1班)
指导老师李玲玲
踏上石阶,乡村庭院里洁白无瑕的玉兰花竞相开放;身着盛装的蝴蝶在草药丛中翩翩起舞;芒果树枝头缀满沉甸甸的果实;花岗石埕上的红砖砌墙,历经几十年风雨后更加红艳;92岁高龄的外太婆正地坐在大厅前那张褪色的竹藤椅上听着“依依吖吖”的歌仔戏。一见我,外太婆没有客套的寒暄,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握得让我感觉到什么叫“温度”,乐呵呵的那张嘴巴虽然一个牙齿都没有,但从五官和脸庞的轮廓来看,依然可以猜测出年轻时的外太婆肯定是一个美少女……
上幼儿园时,一到外太婆家,她就拉着我的手,来到了房间里一个掉了漆的小柜子面前。她打开柜子的门,像寻找宝藏似的在努力地翻找着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她那双颤颤的手握着块干净整洁的碎花手帕,两指一捏似在打开宝箱,里面竟然是几粒色彩鲜艳的糖果。她抓起手帕里的糖果一直往我的口袋里塞,塞满了口袋还不忘当场剥开一颗糖果放到我的嘴里,微笑地说:“护我阿囝囡碰碰大”。
读小学一年级的那个暑假,我又来到了外太婆家。趁大家午休,我偷偷地跑到院子追蝴蝶,跑得大汗淋漓,又兴冲冲地奔到井边,把小水桶往里一扔,双手接力似地一上一下奋力把绳子往上提,顾不上歇会儿,立马把脸埋在冰凉的井水中。“咣当!”我晕倒了,脸盆摔了,水溅了一地。迷迷糊糊中,外太婆端来热腾腾的草药汤,抱着我,一勺勺往我嘴里送,嘴里念叨我最熟悉的语言:“护我阿囝囡紧紧好。”草药汤太苦了,我喝不下,外太婆拄着拐杖再一次走进屋里,拿着几颗晶莹剔透的冰糖让我含在嘴里。这个时候,除了嘴巴感觉苦中带甜,我却多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随着融化的糖水淌进喉咙,我的心暖暖的、甜甜的,对“护我阿囝囡碰碰大”这句淳朴的闽南语似乎理解了很多……
时间像流逝的沙河。上周,我又到了外太婆家。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语言,我却感觉到了不一样。外太婆每次给我吃好吃的东西,我都会用纯正的闽南语回应说“多谢啦”。一阵风穿过庭院,掠过外太婆的脸颊,轻轻撩起几丝银发。我在庭院摘下几朵清香的玉兰花,偎依在外太婆身边,别在外太婆的发间,嬉笑着对外太婆说“护我外太妈碰碰大,碰碰大”……
“护我阿囝囡碰碰大”,是一句有温度的闽南语,寄托着长辈们多少期待与守望,展现闽南一代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今“晋江精神”内涵的一种诠释。
外地人爱讲闽南话
刘梓琳(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四年4班)
指导老师杨华丽
爸爸妈妈和我都是外地人,从小就在纯普通话的环境中成长,由于爸妈被调到安海教书,才来到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所以刚到安海,我们一家三口对闽南话都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在安海,乡里乡亲彼此之间交流常用的都是闽南语,所以常常对方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听得稀里糊涂,这给沟通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入乡就要随俗,既然要在闽南扎根,要成为一名地道的闽南人,学一口地道的闽南语势在必行。于是,我们一家寻找起了学闽南语的机会。真是天赐良机,机会竟主动来敲门了!在乘电梯时,我突然发现小区新贴了一张通知,仔细一瞧,原来我们小区有一群闽南语传承志愿者,他们成立了一个闽南语传承志愿者协会,要在小区举办“闽南语学习沙龙”,每天晚上八点,准时在小区的居民活动场所,大家一起学习闽南语,让闽南语得以传承。我喜出望外,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爸妈也一致赞成,仨人达成共识,马上报了名。
活动那天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地和爸妈来到小区楼下。活动开始之前,我一看环节,就吓傻了眼:学习闽南语——互动交流,巩固提升——闽南文化巧宣传——闽南语故事大比拼。哇,太难了,但迎难而上,是我们一家子最大的优点。
期盼已久的活动开始了。主持人说什么,我们也跟着“鹦鹉学舌”一遍。先是词,再是句,后是段。从平时交流的生活对话,再到一些有意思的闽南俗语等。有一些地道的闽南人,因为平时都用普通话交流,对闽南话反而有些陌生了,他们学起来也很吃力,与我们“同病相怜”!一个个都说得怪腔怪调的,惹得其他人哄堂大笑,欢声笑语回荡在湛蓝的天幕中。
我们一家三口坚持了一段日子,今天晚上的重头戏是互动交流,巩固提升,大家用新学的知识互动交流,甚是好玩。爸爸被指定上台交流,给大家讲一讲“清明蒜,无人问”这句话的人生意义及科学引申,没想到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闽南俗语有这么多学问,闽南人民真的太有智慧了,我简直叹为观止。而妈妈则必须上台和大家谈谈学习闽南语的收获和学习中的困惑,而且全程要用闽南语,妈妈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地道,中间还会夹杂普通话,但已经算是进步很大了,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闽南文化、闽南特色、闽南习俗……大家听得入了迷,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更是对闽南语入了迷。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坚持每天晚上吃完饭,完成该做的任务,就直奔小区活动地点,雷打不动,我们的闽南语越说越好,现在别人用闽南语交流,我们在一旁听起来毫不吃力,甚至还可以不时插播几句,让大家刮目相看,平时我们一家子交流也尽量用闽南语,因为想要融入,就必须热爱。这几天我也在努力学着用地道的闽南语讲一个闽南故事——《花桥公拔虎牙》,参加“沙龙”的最后一关验收。
这一天,我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来到小区活动场所,轮到我上场了,我见到所有人都盯着我,心紧张得砰砰直跳,一开始讲调子真有点儿阴阳怪气的。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嘴巴,但又转念一想:越不敢开口就越不会讲,不管啦,豁出去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爱拼才会赢,我赶紧开启“自我打气模式”,娓娓道来:“在泉州城内中山路,有一座花桥宫……”
我一讲完,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主持人说:“外地人讲好本地话,有够赞!”其他人也激情澎湃地说:“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爸爸妈妈也自豪地竖起了大拇指。顿时,叫好声此起彼伏……爸爸妈妈还把我讲的闽南语故事录制起来参加晋江教育局举办的《跟我学说闽南话》的活动。
爱上闽南语,让我受益不浅……
闽南方言,闽南文化,闽南精神,我爱它!
我是晋江人,爱讲闽南语。
二等奖5篇
“闽南童谣”进课堂
吴筱绮(金井镇毓英中心小学五年2班)
指导老师--洪丽君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瞧!孩子们在听什么,个个都入了迷?哦!原来是“故事妈妈进课堂”啦!故事妈妈进课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早已成为毓小的特色读书月活动。而我家的“故事妈妈”竟有一把神奇的魔法棒,赢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得兴致盎然,你想看看吗?
记得那是二年级的时候,故事妈妈进课堂办得如火如荼,充满快乐。可在这么多“故事”之间,“闽南童谣”最具闽南特色--瞧!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听!闽南童谣文字拗口,声音中饱含着轻快的节奏,让人读着有一种不知名的快感!浓厚的闽南乡音与饱含节奏感的童谣相结合,使童谣中充满童趣,使语言中充满情感。于是,妈妈准备了一节特色闽南童谣课程,为同学们演绎出了“闽南童谣”的文化魅力!
“月娘月光光,外嬷疼外孙,阿舅见我来,赶紧上街去买菜,阿妗嫌我捷捷来,阮是爱看外嬷太,那无三年都呣来。”当妈妈绘声绘色地念出这首童谣时,闹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连拍照的老师也鼓起腮帮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显得十分俏皮。
妈妈更是将童谣形象化,以游戏的形式与同学们互动,我和妈妈一起上台用经典的你拍一,我拍一,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五搭胸,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九扭耳仔,十拾起……”就这样,我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给同学们打下了一个“基础”。同学们觉得十分有趣,便一个个争先恐后上台参加游戏,引起了阵阵欢笑。然而,就是在欢笑当中,闽南童谣绽放了属于它自己的光彩,属于它自己的辉煌,属于它自己的无穷魅力!
闽南童谣,你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作为一位闽南郎,我就必须了解这一块中华之瑰宝,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它的世间传奇!
阿嬷的话
侯以晴(晋江市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四年2班)
指导老师:洪丹妮
“在细汉的时候阮阿嬷对我尚好……”闽南歌《阿嬷的话》如同流水般轻轻划过我的耳边,浓浓的闽南情填满了我的心间。我也有个很爱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工作忙,是奶奶把我带大的。奶奶大字不识,普通话也说不好,但她用闽南话教会了我很多道理。站在屏幕前的我不由一阵恍惚,记忆回到了那个温暖的午后,耳旁回响起奶奶说的那句话……
记得那天奶奶一脸慈祥地从厨房走出来,手中拿着一个苹果。我眼睛一亮,连忙扑上去扯着奶奶的衣角,嗲声嗲气地撒娇着!奶奶把苹果递给我,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叫我啥,叫一声。”我忽闪忽闪着大眼睛望着奶奶,嘴里含糊不清地叫道:“阿——嫲!”我开心的拿着苹果全心全意地啃起来。这时头顶上传来奶奶的慈爱的声音:“尚好料的拢会留乎你,乖囡仔慢阿呷。”一眨眼的功夫,我就把整个苹果吃得只剩下个核。随即伸出粘满苹果渣的手轻轻地握下奶奶的手,试图着要奶奶再来一个。“呵呵……呵……”奶奶似乎被我这动作给呆萌到了,笑得合不拢嘴:“吃紧弄破碗,慢慢呷。”我害羞地吐了吐舌头,使劲点着头!奶奶一边给我擦着嘴一边说:“你爸爸细汉啊系安嘞……”说着说着,奶奶的眼眶有些红了。“阿嬷,你是不是想我爸爸了。”我不解地问道。“父母疼子长流水,子想父母有时存。你得乖乖,大汉认真读册,做一个有路用的人!也千万呒通忘记咱厝话,咱厝做人道理。”奶奶嘴里念叨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不知不觉中,泪水早已湿了我的眼眶。“阿嬷你到底是在讲什么,大汉了后才知影阿嬷的话……”音乐依然不断地响着,字字句句拨动着我的心弦。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奶奶的电话……
记忆中的闽南语
洪安琪(安海仁寿中心小学小记者站五年1班)
指导老师_吴燕红
乡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我的家乡在泉州,闽南语是家乡的方言。声声闽南语,充满着儿时的记忆。
一次,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闽南语。开始上课了,老师先提醒本地同学不要回答,对外地同学说了几个闽南语词语,让他们猜是什么意思。“虽汉。”老师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口中念着这个词,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我听见邻桌的同学自言自语:“虽汉,是大汉的意思吗?”我不由得笑了。老师与同学们玩得很开心,而我的心早已飘出窗外。
“虽汉”,多么熟悉的一个词啊,是何时何地听过的呢?
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到小时候,我坐在床边,细细地听着太祖母和太祖父的对话。太祖父时不时抚摸着我的头,用闽南语对太祖母说:“以前安琪那么虽汉,现在长高了。不过太瘦了,要多吃点。”太祖母则一言不发,只是慈爱地看着我。我也对两位慈祥的老人灿烂地笑着。
太祖母把我抱着床上,我一上床就开始蹦蹦跳跳。太祖母连忙对我摆摆手,说:“不要跳,你这么虽汉,等下跳下来,会摔死,快下来!”
下午,太祖母与太祖父拿着农具和种子准备种菜。我屁颠屁颠地跟过去,对他们说:“太公、啊太,我要种菜。”太祖母笑盈盈地说:“好了,安琪,咱走。”
到了地里,他们准备干活了。我跑过去,对他们说:“我也要玩,我也要玩!”太祖父拄着锄头,指着一块空地对我说:“安琪乖,你比较虽汉,去那玩。”我只好遵照太祖父说的话去空地玩耍。
黄昏,他们终于收工,等他们从地里摘完菜,便回家了。一想到回家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他们路上还不忘叮嘱我:“要小心了,不要摔倒,要慢点!”
如今,太祖父和太祖母都已离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阵欢呼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老师和同学们分小组准备进行闽南语传话比赛。
我爱闽南语,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在闽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更因为它饱含了我对家人的思念。
蒜?芒果?——有趣的闽南语腔调
杨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五年四班)
指导老师高培芬
母亲的家乡在南安,远嫁给了漳州的老爸。虽说两个地方都讲闽南话,但在读音上也有些微小的差别。我的腔调是随着母亲的。
南方的六月间,骄阳似火。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我懒散地坐在车上,无心看着窗外消逝的一大片菜田。凹凸不平的土路让车子晃个不停,屁股被颠得怪疼。
“咦,好多芒果(芒果闽南语发音suanna)啊!可想尝尝味道,不知好不好吃?”我好奇地顺着声音循去,看到母亲正贪婪地望着路旁的一棵芒果树,满树青黄。我也按捺不住咽起了口水。老爸在开车,从后视镜看到我俩不禁笑道:“看你们那馋样,我家乡的蒜(蒜漳州闽南语发音suana)炒起来可香了,掺进去紫菜可真是道人间美味!小街上有,待会儿带你们去尝鲜!”说罢,满面春光。父亲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家乡,当然更喜欢被人夸了。
我一脸惊愕,嘴张成了“O”型,不禁小声嘟嚷:“芒果能用炒的?它不是水果吗?掺进紫菜,还能是人间美味?不对啊,回了这么多趟老家,也没听说过什么芒果炒紫菜呀?难道是最近研好出来的新菜?黑暗料理?”心中不禁溢满了疑惑,更多的是好奇。
随着一路尘土,街道已逐渐映入了眼帘。不知为何,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乱跳,一刻也安分不下来。父亲把车停在一棵龙眼树荫下,徒步带我们走进一家古朴的小店。坐在长木椅上,听着过往的喧哗,思绪纷纷扬扬......
仿佛已过一个世纪那样漫长,被抹得发亮的小木桌上出现了几盘菜。父亲正奋力啃着一块猪蹄:“快吃啊!”“老爸,芒果呢?”看着桌上没有芒果身影,我脱口寻问。“不在你跟前吗?”父亲指着一盘大蒜炒紫菜说道。我瞪眼一看,夹起蒜,愣是看了半天,用普通话再次问道:“这是芒果?”父亲一头雾水:“什么芒果?你们不是说想吃“蒜”吗?”
我顿时傻住了,许久,与母亲会心一笑。看着狼吞虎咽的老爸,实在忍不住“扑哧”的笑出来。原来老爸口中闽南话的“蒜”和母亲南安腔调的“芒果”十分相似,都是“suanna"的发音,若不仔细听,嘿嘿!!!
闽南语,厦、漳、泉腔调各不同,就像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一样,若不懂,小心笑话惹上身!哈哈哈......
有趣的闽南语
白晶莹(安海仁寿中心小学小记者站五年1班)
指导老师_吴燕红
什么?酱油竟然说成“导游”,坏人可以说成“派狼”,那是“虾米”语言啊?嘻嘻,这种语言还真有,这种语言就叫——闽南语。这是闽南文化的特色之一。
一说起闽南语,从小到大在晋江生活的我身边尽是说闽南语的人。而对于闽南语,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记得有一次,妈妈拿了一块钱让我去店里买盐巴。接到命令的我,犹如一个临危受命的士兵,大步流星地往店里跑去。
不一会儿,我便来到那个卖盐的地方。我拿起一包盐巴,来到了柜台前,学着妈妈的样子问道:“这一包盐多少钱?”那店主大约六十几岁。只听他用浓厚的口音说了一句闽南语:“抠半。”听不懂的闽南语的我顿时傻了眼,不知所措。这时,我心里便想:既然听不懂,就干脆先把钱递给店主,再见机行事。
正当我按这套计划进行后,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把一元钱递给了店主,可店主却连碰也不碰一下,又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闽南语:“么够。”
只是一转眼之间,店里的气氛瞬间从沉寂变成了尴尬的场面。我挠了挠头,恨不得有个地洞让我钻进去。店主急了,指手画脚起来。半天过去了,可我仍似懂非懂地站在原地不动。此时的我内心却像是揣着两只兔子,紧张极了。
最后,店里终于来了一位叔叔,在他的帮助下,我才知道原来店主说的闽南语的意思是:“这包盐一块五毛钱。”最后,我只得回家拿钱再过来买。
啊,多么有趣的闽南语啊!现在,我已经会说一些闽南语,虽然不是很地道,但是也不至于陷入尴尬的气氛。在学习闽南语的过程中,我也感受这种语言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