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喷火,踢踏舞Bbox木偶剧曲
11月12日,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木偶专场②、曲艺专场②在晋江戏剧中心上演。
”
木偶剧专场②
▲木偶剧演员合影(徐维耕/摄)
本次展演木偶剧专场,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木偶“天团”。《错误的奖赏》《秋江》《小放牛》《变脸吐火》《千里共婵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三姐与阿牛哥》《徐策跑城》《断桥》等剧目,或热闹喜庆,或唯美动人,或幽默有趣,每个木偶都演绎得活灵活现,掀起场上一阵阵高潮。
▲《刘三姐与阿牛哥》(徐维耕/摄)
▲《变脸吐火》(徐维耕/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故事,电影、动画、电视剧各种改编版本也是层出不穷,用木偶来演绎这一经典故事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感官效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陈旖旎/摄)
尽管没有人脸丰富的表情和肢体流畅的动作,木偶却能通过一些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孙悟空那抓耳挠腮的“猴儿样”以及猪八戒耳朵不时扇动两下的憨态,令人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孙猴子和猪八戒啊。孙悟空喷火灭白骨精那段给了观众们不小的惊喜,还有一抓毫毛就变出许多猴子猴孙,以及白骨精每次伪装被打死后都会变成“小精魂”飞走等等细节也令观众连连称叹。
▲《千里共婵娟》(徐维耕/摄)
木偶每个动作
都严格按照真人雕琢
与其他木偶喷火、书法、武打等或热闹或惊奇或夸张的表演相比,《秋江》则显“沉静”不少。看似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太多惹人眼球的噱头,这剧里头的门道却也不少。扬州杖头木偶戏省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颜育告诉小编,“为了这个节目,我们排练了三个多月,还特地邀请了京剧老戏骨来演示,木偶每一个动作都要一遍遍严格对照着真人表演去雕琢,将程式融进一处处细枝末节的刻画。这折戏很见演员的功夫,很多学生已经是一级演员了,这戏也必须从头学起。”
▲《秋江》(徐维耕/摄)
颜育说:“我们着意选了这种难演的、别人少演的戏,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年轻演员记住,传统不能丢。我们老老实实把传统的东西接过来再发展,这样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传承、进步。”
大人跟小孩一起
看得津津有味
▲《错误的奖赏》(徐维耕/摄)
“今天的木偶剧很有意思,我和我先生是带小孩来看的,结果我们倒是自己看得津津有味。”观众金女士说,平时并没有经常看这种演出,看得最多的还是晋江这边的木偶戏,偶尔来看一次感觉很新奇。孩子很喜欢《错误的奖赏》,故事生动有趣,小孩子也容易理解,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曲艺
专场②
12日晚,在晋江戏剧中心登台的《农家乐》《节日早知道》《朱弁·公主别》等10个优秀曲艺剧目,就有包括琴书、群口快板、南音、相声、单弦、四川评书、湖北大鼓、双簧、壮族末伦、福州伬艺等10种艺术形式。
▲南音《朱弁·公主别》(徐维耕/摄)
南音《朱弁·公主别》曲调凄美、唱腔哀婉,浅吟低唱间俱是催人泪下的凄婉柔情,一曲唱罢赢得满堂掌声,不少观众反映说听着很感人。
▲群口快板《节日早知道》(陈旖旎/摄)
那边曲音凄凄,这头却是笑声不断。台上各路演员皆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表演节目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相声《微微一信》取材自日常生活,将现代人手不离手机,动不动就发朋友圈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群口快板《节日早知道》则一言不合就踢踏舞,顺便低头就是一段时尚时尚最时尚的B-box。四川评书《铡包勉》故事节奏紧凑,最有意思的是演员表情丰富生动,一人分饰两角将不同人物性格特征都展现得十分到位。
▲双簧《新货郎》(徐维耕/摄)
▲四川评书《铡包勉》(陈旖旎/摄)
南音很美
我们更接地气些
湖北鼓王张明智徒弟、武汉说唱团演员徐宁是第一次到晋江演出,晋江观众的热情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说,湖北大鼓具有方言特色,虽然有字幕,但为了更好照顾福建的观众特意将道白部分改成了“夹生”的普通话,效果还是让他很满意的。他告诉小编:“举办这样的展演活动是件大好事!不光观众们可以大饱眼福,了解不同地区的优秀传统曲艺,对我们来说也可以拓宽眼界,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曲艺艺术,我们自身也能在交流中不断学习进步。”
▲湖北大鼓《讲孝心》(徐维耕/摄)
“南音更美,相比之下我们湖北大鼓更接地气、更幽默些,各有所长吧,”谈及当晚的南音表演徐宁称,“南音婉转凄美,听起来很惊艳,我今年九月在北京‘遇见’过南音,那场表演还结合现代的特色改进了些,今天的比较传统,能听到这样传统的南音表演也算是此行一个惊喜吧。”
我也要接好
传承的棒子
台上演员群贤毕至,台下观众亦是少长咸集。小编在现场采访了两位“票友”,都是从展演第一天到第三天,天天来报到的忠实粉丝。
▲琴书《农家乐》(陈旖旎/摄)
来自河南的邱先生是一位老票友,平时就经常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w/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