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晋江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个年”活动,全力稳增长、强动力、补短板、防风险,有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县域经济实力连续24年居福建省首位。

一、从产业结构看: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亿元,可比增长8.2%,增幅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折合美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29亿元,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亿元,增长6.6%(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亿元,增长11.1%。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0亿元,下降1.2%,其中,农业产值8.85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亿元,增长4.5%;畜牧业受畜禽养殖退出影响,完成产值2.76亿元,下降22.7%;渔业受限制近海捕捞影响,完成产值29.84亿元、与上年持平。

  2.工业运行稳中有升。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8亿元,增长10.7%,增幅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亿元,增长11.3%,增幅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一是主要支柱产业总体平稳。五大优势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亿元,增长11.7%,其中,纺织服装业、制鞋业、建材陶瓷业、食品饮料业、纸制品及包装印刷业分别增长11.2%、8.4%、12.8%、15.3%、18.9%;五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产值.82亿元,增长13.0%,其中,新材料业、智能装备及机械制造业、海洋生物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业分别增长12.1%、14.7%、37.6%、12.0%。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家,比去年增加92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53亿元,增长15.0%,比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幅高出3.7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1%,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3个百分点。三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4万吨标准煤,下降13.6%;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5%。

  3.第三产业扩量提质。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楼宇经济、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1%,增幅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超过GDP和工业增加值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8.6%,对GDP的贡献度达49.8%,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亿元,增长25.0%,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增长9.9%,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8.6%,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角度看:

内需保持较快增长

外需拉力有所减弱

  1.消费需求稳中向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2.3%,增幅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73亿元,增长21.7%,增幅较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从企业规模看:零售额超亿元企业达71家,比上年增加23家,累计完成零售额.24亿元,增长19.1%,拉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5.8个百分点。从消费种类看:“吃”的方面,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等基本生活用品类零售额增长34.8%。“穿”的方面,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0.3%。“住”的方面,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49.1%,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长32.1%,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4.0%,家具类零售额增长16.6%。“行”的方面,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9.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3%。“用”的方面,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8.9%,通讯器材类增长16.2%。从消费渠道看,网上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53.37亿元,增长53.4%;传统零售业销售回暖,全市限额以上大型超市零售额增速由上年的0.6%提高到16.5%。

  2.投资需求企稳回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突破1千亿元大关达.86亿元,增长12.5%,增幅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一是实体经济根基更加坚实。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3亿元,增长42.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由上年的40.4%提高至51.1%。二是先进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在晋华集成电路公司存储器生产线项目、金石能源HDT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先进制造业投资完成98.70亿元,增长36.9%。三是民间投资带动作用突出。全市民间投资完成.88亿元,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高达77.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6.4个百分点。

  3.外资外贸仍较低迷。一是外贸出口小幅下降。全年全市实现自营出口.43亿元,下降2.9%,增幅较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比全国、福建省、泉州市增幅分别低13.7、7.0、0.8个百分点。二是利用外资增速放缓。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63亿美元,增长3.1%,增幅较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三、从收入方面看:

企业效益有所提升

财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1.企业效益有所提升。全市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增长7.3%,利润总额.15亿元、增长8.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8%,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两金”占比(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37.4%,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较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5.8%、2.5%、7.3%,较上年分别提高0.6、0.1、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2万元/人,提高14.6%。家限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4亿元、增长33.4%,利润总额31.73亿元、增长9.0%。

  2.财税运行较为稳健。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5.6%,增幅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增长5.0%,增幅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91亿元,增长9.0%,占公共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9%,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从主要税种看,受“营改增”影响,增值税入库91.54亿元、增长20.7%;个人所得税入库20.54亿元,增长10.6%;企业所得税入库45.60亿元、增长8.4%。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6%,增幅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7%,增幅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0%,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10)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w/81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