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一瞥
7月5日下午,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丝路扬帆”。
推介活动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及部分世界强企业、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台港澳侨代表和中外媒体记者等约余人。
推介活动的一项重点是主题展览,分为“奋进70年:福建故事”“生态福建绿色发展”“丝路扬帆共同繁荣”“闽台融合第一家园”“山海文明仪象万千”和非遗展区等部分,采用实物、多媒体、工艺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鲜活地展示了清新福建、开放福建、魅力福建。
拜读了晋江政府官员发给我的这则信息后,勾起了我上周短暂的晋江之行回忆,尤其是漫步晋江著名的五店市和五里桥,感触颇深。
“一惊一乍”的城市
第一次到晋江。虽然春节期间到过福州游玩。厦门也多次调研。
上周二晚上从晋江火车站出来,发现到晋江旅游、商务及其他出差的旅客众多。这说明,晋江是个有着活力的城市。
但遗憾是火车站出来,私人揽客比较多,使原本出租汽车服务通道更为拥挤不堪。
火车站一侧,需要改造的旧屋建筑,与颇有汉韵的现代建筑火车站风格不相吻合。
到老城区的沿途,看到的建筑一般低矮,城市面貌有些破旧。
这难道是名列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的晋江印象?显然不是!
从资料得知: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占据闽南金三角核心区位优势,与台湾一水之隔,距金门仅5.3海里。全市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晋江市因西晋永嘉年间,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沿江居住而得名。现有户籍人口万、外来人口万,海外的华侨华人达万。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晋江相互交融、相映成辉。
晋江自公元年置县,历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首邑,人文荟萃,风光秀美,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之美誉。
当地官员笑着说:初到晋江市来的人,一般都是有着诸多问号,但走的时候往往是带着惊叹号的。
最大的惊叹号就是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这是总书记年時任福建省省長,在多次調研晉江的基礎上,提出了“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思路。以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为鲜明特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由此提出,并长期成为晋江发展的遵循和指导。
晋江市能为此从原来的贫困县一跃而发展成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第4位。经济发展迅速,连续28年经济总量占据福建省县域首位。年GDP亿元,增9%;财政总收入亿,增长8.4%。
也了解到晋江市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经济总量、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全市95%以上。拥有46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县域经济首位,总市值近2亿元。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国鞋都、世界茄克之都等15个区域品牌,持有中国驰名商标43枚、品牌企业专卖店、直营店超过25万家。有70多家企业到境外设立商务机构,恒安、安踏、七匹狼、九牧王等知名品牌逐步走向国际化。
晋江市的文化旅游、名胜古迹众多。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已创建20多家各级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深入了解到以上众多情况后,再加上后来走访五店市、五里桥后,更是感到:晋江市是座让人“一惊一乍”的美丽城市。
4A级旅游景区:五店市
初听五店市这个名称,有点费解。后来到了那里,才知道该名称的来历。
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日趋繁荣,“五店市”在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一片繁华的街区,商店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更有美轮美奂的红砖厝民居星罗棋布。
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县(年后)老城区青阳镇的核心区,紧挨塘岸街,毗邻世纪大道,背靠青梅山,与晋江万达广场相连,和敏月公园相望。
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
年随着晋江城市建设的进行,五店市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年4月19日正式启动开工建设。年5月1日,经过保护性开发的五店市正式对外开放。年1月列为第8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9月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晋江五店市如今成为休闲餐饮文化胜地。虽然,与福州的三坊七巷和上海的新天地相比,总的区域空间显得比较小。但在这片十分精致的休闲区域,年轻人觉得时尚,老年人能够怀旧,外来游客能体验感知闽南文化。中午时分在这占地亩的休闲胜地参观,果然名不虚传。
从五店市街区的入口拾阶而上,左拐进入一片具有闽南红砖房特色的洋楼群。
沿商街徜徉。两旁是一座座规模比较相近的宅院。
有一处靠墙壁设立一个佛台,有香客在此求佛。
走进一家标有民宿的房屋,里面很多是书籍等。旅客住宿需要先登记。
庄氏家庙颇有气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后历代重修,有七开间院落。历代状元、进士较多。
专设状元牌坊一座。
旁边就是蔡氏家庙。庄氏宗庙和蔡氏家庙在这街区建筑规模最大,气势庄严。是遍布东南亚10多万人的蔡氏、庄氏乡亲寻根谒祖的重要场所,是侨台亲缘的亲情纽带。
走过去便有蚂蚁私厨等,许多宅院都成为具有特色的风味餐馆。
五店市的中心湖景区。湖四周矗立着许多别致的洋楼。
有喜欢听戏曲票友集聚的特色餐馆。
台湾书店,五店市集,好先生花店,武夷山茶文化会所,闽南肉脯,斐然小居等特色店铺,一一闪过。
在“临家”宅院午餐。品尝闽南特色菜肴。
这是座四合院。靠左的墙壁上有匾额:向上向善。盆景绿叶青翠。
走出五店市,对面就是万达华府高楼群。
五店市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建筑特色突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拥有“青阳八景”中的四景、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一百多处历史风貌建筑。
全国最长的石板古桥
离下午高铁班车还有余暇。便抽空打的参观晋江市全国最长的青石古桥:安平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经验丰富的司机让我们停在晋江市的听潮楼正门。在听潮楼与对面的海潮庵间,石板路上经常有载重集卡驶过,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氛围不相吻合。十分遗憾。
海潮庵周边房屋低矮破旧,需要有力改造。
从晋江市安海镇的听潮楼入口。入口旁的石碑,刻有篆体:安平桥。
入口只能行人进入。自行车绝对不可入内。
约5华里的笔直石桥上,石板斑驳,有的一侧石板有些断裂被拦起维修。据资料介绍:桥面用4~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安平桥的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如今,桥墩延伸部分一些当地人在垂钓。
原安平桥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宝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
如今我们所过之处仅见桥中有石亭一座、石庙一小广场,桥两旁的绿草堤坡上游客悠闲。
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如今,只见桥的两侧,各有一座有些荒废的石塔。
桥的另一头是南安市水头镇。整个海湾水面上有若干小岛,现整片区域是五里桥文化公园。估计到晚上这里锻炼身体或游客会增多。
走完石桥全程估计要半个多小时。靠近水头镇的一段石桥不能通行,正在维修。只能从观音庙一侧走上公路。
据资料介绍,近年来,因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大的污染。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观景。
现已建成五里桥生态湿地公园头(有湖有岛),依傍着五里桥,周遭建设亭子,石子小路,增加植被,水体亦得到整治,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系水头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地方,成为泉州一个新兴的风景。
五里桥,也见证了当年泉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第一大港的繁华。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
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标志。从晋江经验,到晋江精神,正是晋江市干部和群众,有了这些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精气神,晋江的未来发展会更加美好。
年7月6日
施蔷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x/1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