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进来感受一下晋江内坑
志愿服务聚沙成塔
公益善行蔚然成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坑答卷”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坑答卷”
红色在革命老区晋江内坑有着特殊的意义。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内坑人民秉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紧跟党的步伐,红色成为内坑的主色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红色的内涵发生了转变,成了志愿服务的专属色,一大批志愿者穿上红色马甲,走村入户,为群众、辖区带来爱和温暖。
今年5月,内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按照“设施整建为体,资源聚合为重,志愿服务为魂,知行合一为要”的原则,内坑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队伍,形成村、镇、社会等多级志愿服务队伍,涌现出一批新时代志愿者,他们参与村庄建设,帮老助困,奖教奖学,为“三个内坑”建设添砖加瓦,内坑也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内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一
个人
“一名党员,当然要以身作则”
志愿服务,党员先行。在内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不乏党员的身影。
“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大家,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志愿者,当然要以身作则。”蔡荣官是加塘村纪检委员,也是该村一名党员义工志愿者。他常年行走在水边,以志愿服务践行爱河护河。
前一阵子,内坑阴雨连绵,这可急坏了蔡荣官。一天下午,暴雨突降,因担心加塘溪古树林段受到影响,他从村委会赶了过来。
“当时,水位暴涨,即将淹过两侧新修建的人行道,情况比较危险,我赶忙通知镇河长办,然后制作一些警示公告,提醒群众不要前往。”蔡荣官说。
经过雨水的洗礼,流域两侧的杂草猛长。雨过天晴,蔡荣官带着工具,一点一点地清除杂草,清理溪岸两侧堆积的垃圾。“宽约1.5米的人行道平时只要1周就会长满杂草。雨水天,杂草长势更猛了,要第一时间进行清除。”
不仅仅是下雨天,平日里只要一有空,蔡荣官都会带着除草工具,来到流域两侧清除杂草,看看流域的变化,听听群众对流域整治的看法。
早在年,蔡荣官便自觉加入爱河护河志愿服务。当年,加塘溪古树林段的20多棵上百年的古树告急,时任加塘村党支部宣传委员的蔡荣官,拨打晋江经济报新闻热线反映,期盼古树群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和保护。
近年来,在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蔡荣官等加塘村党员义工志愿者的精心呵护下,17棵黄连木、3棵榕树、1棵秋风树被保护。如今,加塘溪古树林段建起了微景观,内坑的乡村课堂也在这里开课,流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看着流域环境越来越好,群众也被蔡荣官等党员义工志愿者感染,纷纷加入爱河护河活动,捡拾垃圾、清除杂草。
一
个村
以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振兴
种子遇到好的土壤才会快速生长,志愿服务亦是如此。内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乡村发展新模式,提出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年年初,在非洲经商10多年的土垵村企业家张照汉本打算短暂回家探亲,没想到,因为与志愿服务结缘,他在家乡这一留便是一年多,开启了志愿服务事业。
去年,张照汉、张文通等土垵村爱心企业家倡议成立土垵小学校董会,但筹建校董会的过程中遇到了注册等难题。于是大伙跟村里商量,决定成立土垵村慈善协会,将服务功能拓展到爱老助困、奖教奖学、支持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吸引一批乡村志愿者参与。
有了慈善协会,张照汉、张文通等与村两委商量,决定配合村里开发建设雷公石红色景区,改变脏乱的落后面貌,解决堆积20多年的“垃圾山”问题,做好人居环境整治这篇“文章”。
但景区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今年5月,张照汉、张文通等在土垵慈善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yy/1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