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会
??
纸质书or电子书
谁是你的心头爱
智能数码设备时代可以说是人类智能化延伸,如今手机、平板及其他移动设备娱乐或看小说也已成为一种我们工作生活、出行之余较创意便捷的休闲趋势和潮流。然而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地铁公交上,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拿着本纸质书看,尽管纸质书早已被砖家学者唱衰了好多年,但到底还是有很多人对其情有独钟不忍舍弃,被他们视为“心头挚爱”。那么,究竟是纸质书比较好还是电子书好呢?
有人说,娱乐工具终失新鲜感,返璞归真纸书甚好。
有人说,轻快便捷不能少,收藏“逼格”不能丢。
有人说,海量阅读尽兴体验,电子书才是王者。
有人说,众人皆各有所好,唯吾却情有独钟。
有人说,电子书主流趋势,纸质书望尘莫及。
十点读书会联合的小伙伴参与#谈谈你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看法#该话题谈论,近千人参与该话题,收到15万余字的个人心得感悟。十点君特从中精心挑选25篇,让大家一起感受他们心中的那个“心头爱”。
福利大放送以下内容是大家以#谈谈你对纸质书和电子书的看法#为话题投来的文稿,大家可以为你喜欢的参与者投上宝贵的一票,最终票数排名第一的小伙伴将有机会获得由亚马逊Kindle提供的价值近千元最新款Kindle,前二十的参与者均可获得黑天鹅图书提供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一本。
碧婷Chen一是自己买的纸质书虽然不多,但还是极占地方,平常人家,没有这么多地方放置。而电子书,在储存放置在这方面完胜纸质书。二是有些书当时很想看,但看过一次,很少会想去看下一次。如果买纸质书,放在房间里除了朋友来看到你有这么多书,赞你一句“哇”,这时可以装下逼,其他然并卵。所以对于这类书,我的意向是看电子版的。电子版比纸质书便宜而且环保。另外平日里用的包呢,有时候塞不进喜欢看的纸质书,就算放的进,也容易被包里的其他东西刮花折坏,这作为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当然随身带纸质书还是逼格很高的一个举动。我平时很是佩服这些包里带书的人。当然我在这个方面更倾向于带电子书,此时kindle在手,那真是极好的。当然,这是因为我在外面看书的时候一般就是看看小说,看看方法论的书,或者传说中的鸡汤书,人物传记之类的。
yuki我更偏爱电子书,第一,电子书比纸质书轻便,经常有朋友调侃“买书一时爽,搬家悔断肠”,纸质书需要搬动时是个很重的负担,而电子书的载体决定了它可以被大量的保存和移动;第二,载体形式决定了便携性,如果要随身带纸质书就只能选宽松的大包,而kindle比较薄,如果是用手机阅读软件放手机里看就更小巧了。毕竟纸质书一般需要双手拿,想在间隙时间看不太现实,坐车等人的时候有座位还好说,如果上班时间挤公交地铁,需要匀出一手抓着扶栏,这个时候只能单手拿电子设备了吧,如果装了电子书,就能趁机看看书,利用通勤时间;第三,电子书更低调,这是比较私人的理由,因为我不太喜欢在公众场合拿出纸质书读,会给人一种很装逼的感觉,而如果我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别人会觉得“路上玩手机嘛,很正常”
另外谈一下其他人可能提到有关电子书的几点争议:1.版权问题。我觉得涉及争议的可能是那种扫描版PDF,但现在很多书会有配套的付费电子版本了,所以如果是买的正版电子书就不会有问题;2.排版问题。有人觉得看电子版伤眼睛,但付费电子版应该都调整过显示的视觉效果,所以我觉得还好;3.信息干扰。有人提到如果是用手机看电子书,会经常收到无关的消息提醒,有打断,这个我觉得直接关掉消息提醒就好了,或者干脆买个kindle,都不是大问题。
然而,电子书也有不方便的地方,特别是需要反复来回查阅和做笔记的时候,虽然我很喜欢电子笔记,但来回切换窗口还是不太方便的。因此面对不同载体,我会选择更合适载体的阅读内容。
被自己美得睡不着自从今年买了kindle,我发现它帮我解决了很多纸质书长期困扰我的问题:1.大部份,不能随身携带,随时阅读。2.摘抄有时候很繁琐,很费时间,并且容易中断阅读思路。
3.对一些书无法通过介绍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最后买回来只有束之高阁的命运。
放一个kindle在包里,利用零碎时间看,这样完全做自己的时间主人了。以前在这些零碎时间,会习惯性的掏出手机,刷朋友圈、刷新闻、刷豆瓣……然后一不留神就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但是kindle的随时随地阅读让我慢慢戒掉了手机依赖症。
阅读中的摘抄也十分方便快捷,手指一点就直接生成文档,在阅读完全本书后可以再集中处理成文档,保留下来。kindle电子书相比纸质书而言更加便宜,在看过不满意之后可以保存在电脑里,不占空间。如果挺喜欢的,我会再买纸质书,经常翻一翻,或者作为收藏。藏书癖是每个爱书人共同的爱好。拥有一个由自己设计的由自己收集的大书库是读书人共同的梦想。我的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kindle能解决我的所有阅读癖好和阅读追求。我仍然享受拿着一本纸质书品茗阅读的生活质感,但是这些纸质书都将是我在kindle这块试金石中找到的精华,读起来不再食之无味,而是一场饕餮盛宴。
平淡如水一本好书,于书架上,无言高悬,等待一位知音。正如当年俞伯牙如没有遇到钟子期这样一位知音,高山流水和对牛弹琴又有何分别。kindle的出现,如同电子乐一般,为传统的纸质书的乐章带来了变奏,人们不再像阅读纸质书那样,翻来覆去斟词酌句的揣摩书中的意味,而只需要轻轻点击,就可以窥见书中的秘密,难免给人以轻飘飘的感觉。个人感觉,kindle确实更适合用来读一些可以让人一目十行的文字,比如武侠小说,卡通漫画之类。一些节奏舒缓的专业书籍,还是需要哗哗的翻书声,才能让人静下心来,仔细是聆听书中的天籁之音。《荀子》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实kindle和纸质书都只是一个媒介而已,是一种给我们带来阅读快乐的工具。不管书架上放着多少古籍善本,kindle中存储着几G图书,都不是目的本身。开卷有益,不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关键还都在于书本身,在于读书。天道酬勤,相信每一个坚持不懈的读书人,都会在天到来的时候感受到自身的巨大变化。
sunny萝卜青菜各取所爱。有的人爱书,非纸质书不入君之眼,视书纸墨香才为正统读书之道。有的人如我,偏爱简单方便,电子书就是我最佳选择。其实小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梦想过家里长成图书馆的样子,总想着以后的家,一定要有一个大大的书柜。可是,现实如我,家里狭小的空间,只容得我在墙上掏出一个两层的小书架,收一收现有的几本书罢了。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优缺点,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做一个小表格简单分析一下。电子化肯定是未来的趋势,爱书人内心里对纸质书最大的不舍,无非就是情!怀!二字。对书的深深感情,非实体化不能言说,更不说那些有收藏爱好的人了。而电子化的未来,重点在于解决版权保护问题。养活作家们,我们才有好书看,养活歌手们,我们才有好歌听。不过我脑洞大开的想,影视剧的千万投资都能在免费观看的前提下赚到钱,电子书的盈利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我们一样花了钱(购买广告商品),无非是换一种方式罢了。正如晋江盛大这样,好的连载小说,一样会有人购买VIP读书的。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会有很多东西都是披着免费的外衣,却能在利益上实现多方共赢,书的商业化运作未也会是这样的。
小锐我平常购买大量的纸质书籍,或去图书馆借阅,同时我也用Kindle进行阅读。有时候,同一本书,能找到的,我会将电子书、纸质书都准备好。对我而言,纸质书、电子书,以及现在很多手机APP的“电子听书”,都带给我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些方式,以不同的载体和传送信息的方法,为我的阅读计划提速。1、提升阅读体验:连续阅读纸质书,超过4小时,我就会有倦怠感。而如果穿插电子书的阅读,以及电子听书的阅读方式,则为同一本书的阅读提供了不同的接收方式。大脑中的“新鲜感觉”,也会消除阅读的疲劳感。2、加快阅读速度:有的情况,是不方便带纸质书籍的,比方说出差,而将电子书传到Kindle上,带着Kindle里面的成百上千本书,好像坐拥图书馆的感觉。在飞机上、在酒店中、在旅途中等待客户或者亲人的间歇,我都会拿出Kindle读几页,用Kindle摘录好的词句。在做家务的时候,也是能够阅读的。这个时候,可以用手机APP听书的方式进行,特别是针对于小说,这种不需要字斟句酌去揣摩的文体。我经常在准备做饭食材的时候,洗衣服的时候听书,小说的故事性很强,他会吸引着你集中精力。在休息的时候,也可以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读书”。这种见缝插针的阅读方式,让阅读速度加快了不少。3、不同的阅读方式,显示不一样的生活姿态:在咖啡厅,用电脑阅读,或者读纸质图书、杂志,总有一种雅致的气质氤氲左右;在飞机上,一部Kindle或者iPad阅读,为枯燥的旅途增加了乐趣……选择阅读,就选择了一种上进的心态。
常一电子书的到来。有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一件事情的出现和发生是不知不觉的,如细雨润无声般的悄然而至,就如这电子书,我是在无意间从网络上知道的。然而电子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感觉又是那么的陌生。虽然我晓得它的高大上,但是谁叫我是一个用情专一的人呢。再者,人和许多小动物一样具有印刻效应,所以对纸质书有种如恋人般的依恋感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电子书毕竟来了,而且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难道纸质书会消失吗?不会。至少在近些年还不会。但它的实用性将逐渐弱化,继而被电子书逐步强大的兼容性和时尚感所取代。以后它存在的意义和书画一样,成为人们的收藏品,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件艺术布置在你的房间内。电子书的未来。如今这是互联网时代,是转型变革的时代,更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因此,要想跟上这时代的步伐,要先适应这时代的节奏,继而才可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幸福指数。现在的科技发展的如此之迅猛,电子书这个产品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不过只是早晚的事。现在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非常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大家感受得最明显的就是我们每天难舍难分的手机了。知道吗?小米的miui才五年都更新到了第7代了。因此,电子书的提升速度到了一定时期,也是一样的。各种款式和不同功能将逐步提升和完善。我想,以后无论是哪国文字都可以在电子书上设置转换键,最终实现“一键通”,无障碍阅读或是语言朗读这都不是个事儿。再之后也允许会出现文字,声音,图像三位一体的模式。到那时,电子书将进入一种具有感官的和数控的阅读方式。它将不仅仅是一种便携式的阅读的电子产品,将是一种开启互联网革命的智能认知时代。
Zero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我想聊的不是他们谁更优秀,不是非黑即白的辩论,而是简单的聊聊关于自己建立的读书体系是如何的。对此我的看法是纸质书的优势集中在了情怀上,更多的是榜样的力量,实体的体验所营造的强大的气场,想想家里整整一面墙都是自己喜欢的书,不禁流下口水。但是,在一个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书号可以自己出书的时代里面,什么样的书才有资格进入自己的库藏?哪种方式来辨别才能不负所托?其实最好的答案就是电子书,原本的读书习惯是在网上到处搜罗免费的电子书,结果很悲催的发现很多txt格式的电子书都是缺偏少章的,于是转而去买正版的电子书,比如亚马逊比如掌阅比如多看比如百度阅读。这样凡是想要的书基本都能找到正版电子书,而且他们都可以免费去读前面几章节,所以在亚马逊及豆瓣看完书评后,可以自己去辨别是否需要在这本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在选书的角度来说,电子书是优先的。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很多人认为纸质书更方便去做笔记,对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觉得喜欢纸笔摩擦的感觉,喜欢笔写的情怀的话,这我无可辩驳。但认为电子书不方便去做笔记那可能是读者的打开方式的问题。我也是一个喜欢做笔记的人,一度是无笔记不读书,在电子书的世界里面,电子书的笔记都相当的便利和实用。纸质书读完了可能就束之高阁或者隔了一段时间才会看看,至于借书,在现代已经很少了,去借书路上来回打车的钱就够买一本书了,而图书漂流活动在各个地方都有过,可惜也很难做起来。而电子书却有一点好处,读完后可以去写评论,可以实时的看到别人对这本书的评论(当然你在买书前也可以看见),接着你可以将这本书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微博,qq等大部分的社交平台。最后要说的电子书都会提供个人的阅历,一张图的形式来告诉你的阅读习惯。于是,大数据出现了。综上所述,电子书的人性化程度是与日俱增的,所以在现在的环境下,电子书可以帮我们更好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找到更多的知音,而一些鸡血一些快餐书用电子书就可以解决了,请把我们有限的书架让给真正值得收藏的纸质书吧。
英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书籍、报纸、杂志、文摘等纸质书的知识渠道,似乎是被各种电子书,如手机、电脑、ipad、kindle等渠道所取代。同样是获取知识的渠道,那么二者之间究竟是谁能更俘获读者的心呢?
电子书的SWOT分析:
优势:毫无疑问知识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及时快捷,能让阅读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且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在更段的时间内能大量的阅读者所知晓。
劣势:购买成本过高,没有过多收藏价值,不易于进行阅读笔记整理,长时间的阅读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
机会:能通过图像、视频等给予阅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威胁:为满足阅读者携带的方便性及多样化的需求,对电子书的外观大小及功能等方面会要求越来越高,其制作会导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等。
纸质书的SWOT分析:
优势:纸质书阅读起来更有真是感,方便阅读,及可以直接书写阅读的感受和体会,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劣势:外形笨拙(尤其大的书籍),不易于携带,且一本书籍的知识涵盖量是有限的。
机会:纸质书配合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享受,也是体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威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了能适应快节奏的时代进步的脚步,时代对人们的各项知识、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掌握更加复杂、深奥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会提升阅读者对作者创作的要求,已不能通过简单的创作去满足阅读者。
不管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可以让人们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不能绝对评价二者谁是好谁是不好,只是每个人习惯性选择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更喜欢进行纸质书阅读,当手里捧着厚厚的一本书时,很容易让自己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达到忘我的境界,每当读完一本书时,会有满满的成就感,遇到喜欢的书籍能进行收集珍藏,摆满这个书架的时候,更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林敏纸质书VS电子书
电子书VS纸质书?优缺点对比
价格:纸质书相比于电子书贵蛮多的,电子书确实经济实惠很多。
轻便程度:电子书容量大,可以装很多书籍,而纸质书确实不够方便。
收藏价值:纸质书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电子书没有收藏价值。
成就感和舒适度:翻着纸质书,看着剩下的部分越来越薄,确实很有成就感,而且纸质书不伤眼睛,比较舒适,对健康好。
但就环保性来说,不用说,自然是电子书更胜一筹了,越来越多的纸张意味着砍了越来越多的树木。
电子书VS纸质书?谁会被淘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都说纸质书会被取代,我却不这么认为。
没了任何一个,都会带来不便的一方面。
虽然电子书容量大,但是会导致我们闲置很多好书,下载了不等于看了,很多书是值得反复看的,而电子书往往做不到,眼里只有新书,不断的去寻找新书,只想着下一本,几乎都是只重视量,而不是质。
而纸质书,可以提高你的阅读质量。
电子书VS纸质书?相辅相成
既然二者各有其优缺点,何不将它们组合使用,可以充分供我们来学习和阅读。
其实不管是纸质也好,电子也罢,重要的是我们把知识学进去,吸收书中的精华,成就自己。
Mika目前阅读电子书主要是使用手机,ipad。
电子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
1.便于存取,不用考虑书本厚薄重量以及大小,不用担心包包装不下。可以用各种电子设备装载(ipad,手机,mp4,mp5,kindle等等)
2.便于获取最新资讯,网络共享资源量庞大,各大电商开始售卖电子版书籍。且价格比纸质书便宜许多。
3.可随意标记,手动输入笔记。
4.可在任意时候翻开阅读。
5.环保
缺点:唯一缺点也许就是不能给人们实质的阅读感。摸不着纸质的页面,闻不到油墨香味。
纸质书:
参加天阅读计划以来,我所阅读的绝大部分是纸质书。
纸质书的劣势在于:
1.需要用到大量纸张油墨印刷,不利于环保。书本过厚或过大,以至于不便于携带。
2.正版书籍价格有时候偏高,特别是外文书籍。需要考虑自身经济能力。
3.盗版书籍盛行,各种错别字,劣质印刷排版。
但我仍然深爱这种有触感的阅读方式,可以摸到书本,心里很踏实,很安宁。也许是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电子化。信息大爆炸。每天各种资讯扑面而来,让我们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反而很少人能够静下来,给自己泡上一杯茶/咖啡,坐下,手捧一本书,以宁静的心情去阅读。提起笔,翻开笔记本或是直接在书本上一字一句书写自己的感想。
抱歉,半夜来拉仇恨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好,也不过是文字的一种载体而已,选择哪种方式都只是关乎个人的喜好罢了,最重要的是你认真地去阅读并或多或少从中获得了东西,知识也好感悟也好,总之是一些可以令你成长的东西。对阅读持有完完全全的实用主义的人看到这里就可以不用看了,因为下面都是充满了我个人的喜好和观点,估计有很多人都不会认可,甚至可能会觉得矫情无聊不可理喻,就像很多用手机方便快捷的记事app的人不能理解为何会有人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制作手帐,喝惯了速溶咖啡的人不理解为何会有人花费金钱和时间用在挑选咖啡豆、磨粉、烹煮咖啡的过程上,策划和制作人永远都不懂得码农的痛。虽然我很赞同上一个观点,也经常阅读电子书,但是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欢纸质书,有时候即使阅读过电子书也依旧会去买纸质的版本,这是因为纸质书比起电子书能带给我更多独特的体验。当然,我不会因为没有良好的体验就放弃阅读,毕竟阅读的本质还是文字的内容,不能本末倒置,但是如果有多重的选择,我必定会选择更好的、更为完整的体验。只是享受一种氛围,许是在一个朗朗夏日,亦或是寂寂秋日,轻倚在藤椅上,周围的矮几和木凳上堆着数十本书,文学、小说、历史各种类型均有,一边喝着清茶,一边拿起一本翻阅,整颗心都会不可思议地沉静下来,融入书的世界中,尽情徜徉。那个时候,你听不到外界嘈杂的声音,只听到书页翻动时的摩擦声,你能闻到油墨散发出来的香味与茶香交融成一股奇特的味道,缭绕在你的身边,你的指尖划过纸张所感受到的质感,或粗糙或细腻,在你心底印下深浅不一的痕迹。那是一种从古流传至今的读书人的体验。虽然我不是个读书人,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类似的体验。
刘京京如果将来拥有kindle后,我也不会舍弃纸质书的。有些书适合翻翻,而有些书适合收藏。kindle用来打头阵,把各种书籍过滤一遍,而纸质书拿来收藏。我喜欢把各种好书都收入囊中。我也喜欢看着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周末或者吃完晚饭后,窝在很舒服的沙发上,在昏黄的灯光下,放下手机,泡一杯沁人心脾的茶水,点上喜欢的沉香,放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静静地翻看手中的书,与世隔绝,潜心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文人对话,感悟写作者的智慧。我觉得kindle等电子书更适合作为公交车或者地铁上的读物。喧闹的外界,如果能静下心来看书,最好不过了,如果不能的话,那也没有关系,我们还太年轻,很难修炼到那种境界,原谅自己,和熟悉的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播放的新闻,再或者构思自己一天的安排。想读书了,就简单读几页。不勉强。要看每个人自己的节奏。“人长得丑,就要多读书。”我最初读书,就是受到这句话的触动。没有什么拿出手的本领,就只能读书了,好在,读书的门槛儿很低,只要认识字儿就行了。慢慢地,读书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虽然气质依旧没有改变,但是为人更加平和。只要你喜欢读书就够了,管它什么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呢?
豪豪在我看来,电子书和纸质书对于刚刚脱离了温饱问题渴求精神需求的人来说是难得的精神粮食。纸质书就好像传统的粮食,需要花费时间去收集食材,需要采摘,清洗,切等工序准备,需要炒,蒸,煮等烹饪方式。一本纸质书的面世,背后是作者和出版社编辑团队日夜策划,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而电子书就好比现在流行的快餐或者保健品,除了同是作者的智慧之外,背后面世的过程很简单,不需要耗费那么大的精力,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成本。纸质书给人一种直观的美感,读者作为一个好的美食家,同样需要去琢磨这道美味佳肴背后出版团队的付出,同样也是一个美的享受的过程。而电子书相对来说简单,比前几年就两三行的屏幕体验,如今的手机,kindle等在阅读感官上有了十足的进度,甚至做笔记,标签等都越来越丰富,就像一道快餐,你随时想吃就能吃。电子书和纸质书都不可或缺,互补。他们就像普通食物和保健品一样,能满足不同情况下我们对于营养的需求。在我忙碌无暇顾及的时间段,电子书方便快捷;在我悠闲慵懒的周末,纸质书充实有趣。
博一直以来,我迷恋于纸质书带给我的厚重感,每一次触摸,每一次“掂量”都会让我很轻易的就陷入这沉甸甸的,真实的重量之中。每每在我翻页的同时我都恨不得把这一字一句映入眼中,印在心里。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但是每在我选择要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的查询作者的资料,在浅层的了解这个人之后,带着这份“初识”的新鲜感,再捧着他写的书,去品他构思的故事和映射出他性格的情节。总是执拗的认为,纸质书对作者带着那么一份敬仰或是尊重。但是最近读完了所有手中的纸质书,因为在国外上学,又买不到自己想读的书,所以开始了电子书的阅读时代~起初内心是有一点小小的排斥感存在的,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我喜欢纸质书的厚重感,所以一直以来没接触过电子书。但是因为个人的原因,想读书又买不到的时候,电子书却带给我了不一样的世界。这是一份我从未体验过的“心态”,不得不说,它真的带给我太多的便利,我可以随身携带,可以在我对书中内容如饥似渴的时候随时让我拿出来饱读畅饮,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这份轻盈,它可以让你在远行的路上,回家的途中和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带上略微厚重的纸质书的时候,把它拿出来,在喜欢的句子上标记,把吸引自己的段落截下来,存好,随时写在笔记或者日记里。总的来说,这两种“材质”的书籍分别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与心境。它们总能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惊喜”。读书是一件美好而又“安逸”的事情。所谓美好,是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的故事,体会他的生活,看穿他的内心。所谓安逸,就是读书时的心境。因为需要投入,所以那时的我们是安静的是带着一份思索的。但是这份思索却又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压力,它是洗涤思想的一个细致的过程。犹如潺潺流水,路过内心的每一处角落,静静地,慢慢的“塑造”出爱思考的我们。
金津你是通过什么样方式和渠道培养自己持续阅读的习惯呢?是每天随身携带一本书,还是无处不在带着一台kindle随时随地阅读?亦或是直接通过手机呢?
打卡!必须是这么一个简易的检验形式。我是在早起进行阅读的,这时干扰最小,在训练营刚开始有晚上阅读的,但真的打断的情况很多,都是赶在凌晨前将当天的阅读完成并总结+导图式打卡。
因为一开始就将打卡当成了每天必须做的事,所以每天未能完成打卡心里会有个担子,这个担子最好是一大早就放下——早上完成打卡,整天心情都会愉悦!虽然说是用kindle,但都是在屋里看的,走来走去不适合看书,适合听书。电子书适合首次阅读,因为方便携带,阅读成本低一些,你可以速读一本书来判断出是否适合自己,如果适合,建议买一本纸质书回来再读和收藏,这样也是对作者的实质性支持。建议使用电纸书kindle这样的,体验比手机和pad好些。也可以采用txt朗读app等方式来听电子书。
喜欢纸质书,布局和气味都让阅读有着很棒的体验。尤其在战老师说的主题阅读,赵老师RIA阅读法上都是在纸质书上方能做到的。缺点就是携带和保存咯。电子书适合于阅读和了解,纸质书适合于实践应用和深度阅读。阅读和实践应用中的其他三步(摘录-总结-分享)就可以通过打卡来完成,也可以使用PPT。
婷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看纸质书,很喜欢墨香混合着纸香的味道,喜欢手指轻抚过纸面的感觉,喜欢书本的厚实感。手捧书本坐在树丛间,伴随着虫鸣鸟叫,花草芳香,跟随书中主人公的传奇一同历险,心情甚是愉悦。或是坐于案几旁,沏上一杯清茶,时不时小酌几口,轻轻吟诵,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即使没有这些,捧着书本读到情致盎然时,在空白处写上几笔,绘上涂鸦,日后翻起来也是回味无穷。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赠送作为馈赠,增进了友谊,也分享了快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纸质书纵然千好万好,也有了不适用之时。直到工作以后遇到了Kindle,电子墨水屏让我一下子爱上了它。凡是在售的纸质书,大部分都可以找到电子版,而且价格要低得多,大大节省了购书的成本,阅读量也增加了。另外,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地阅读,满足了读书的快乐,也打发了无聊的时间。每每遇到想读的书时,只要去搜电子版dang下来即可,遇到特别中意的书本时,才会去购买纸质书来收藏,既节省了时间、空间,还节省了成本,可谓一举数得。虽然电子书有众多的好处,不过没有办法提笔来做灵感记录是个缺憾,读到要些东西的时候,只好另外找个本子标注好哪本书哪一页哪些地方感触怎样,这点倒是不方便了许多。即便是Kindle自带标注、记录和转换导出功能,也还是无法弥补。所以,电子书更多的是用来看小说文学一类的书籍,遇到实用指导性的书本时还是会购买纸质书。总之,纸质书和电子书可以互补。碎片化时间时可以读电子书,完整时间选择纸质书;理论实用书籍读纸质书,文学类作品选择电子书。利用好二者的优点,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阅读。
晓晨现今,时代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每每坐在一起,总是感慨自己OUT了,有点跟不上节奏,就连读书我们也快要被甩出去几道街。毕业了,工作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忙碌起来,真正坐下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时代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人类也越来越智能,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获取更是信手拈来,也许一部智能手机,一部kindle就能解决很多事情,读书亦在其中。越来越多的电子书籍,越来越多的读书工具,让我们对读书不在等时间,不在选地点。电子书的强大不仅限于此,大仲马的三部曲一直因未找到《二十年后》而遗憾,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搜索了电子书,意外之喜,还真是找到了,速速下到手机,又一次酣畅淋漓的体味那四位意气风发的曾经少年,慢慢变得成熟老练,但依然不失幽默、诙谐,他们依然肝胆相照,依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许电子书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满足我等此番求书不得之失意吧!参加读书会#天阅读计划#以来,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忙碌工作中,整块闲暇时间着实难以寻找,电子书、电子设备的功效优势又一次大大体现。上下班途中、午间休息时分、等车时、跑步中、候饭间,无时不刻都可以随手拿出电子书读上几分钟,更多更多的碎片时间被得到利用,化零为整,化散为合。正是这些电子书、电子设备让我的天阅读计划即将走过半程,英语学习每天坚持听视频记单词半小时以上,重温红楼,阅读电子书并通过喜马拉雅听蒋勋讲红楼梦,让我充分领略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探访三百年前的那个青春王国。科技与智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惊喜,给读书带来无处不在的高效与便捷。不管是满载回忆的纸质书还是便捷高效的电子书,孰好孰坏,孰优孰劣,我们都不能对其一概而论,取其长避其短,择其优而舍其劣。在喧嚣纷扰的工作之余,寻一个午后,泡一杯清茶,择一处清幽,也许手捧一本老书,亦或手持一kindle,就这样懒懒的度过一个下午,伴着斜阳,心得一份静谧,这份清净之心终是不会被取代。
吴函阳书籍作为文明的传承,一开始并不是纸质,而是拥有许多载体,龟甲、竹简、羊皮等等,待得造纸术出现,纸质书才以其便于携带、利于传播的优势大行其道。迈入21世纪,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的出现无疑是给传统纸质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电子书相比纸质书更便捷、更易于传播。到底是纸质书好还是电子书好的论题,也经受了一轮又一轮的争论。在我看来,读书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同样的一本好书,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读。知识的获取有多种形式,而我们不该只局限于某一种,读书是为了激发我们的灵感与想象力,而不是禁锢我们的视野和创造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认为电子书终将取代纸质书成为未来的主流阅读方式,目前很多拒绝电子书的理由,其实仅仅是在新事物发展阶段的一些回避借口,当这些小小的问题都被科技力量解决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电子书的脚步,但是也并不是说电子书就一定是阅读的最后形式,也许人类最终能够靠脑电波就可以接受、传递信息,彼时获取知识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也许人类放在阅读上的时间会非常少,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与创新上。那时的阅读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也许数十年之后,我就再也无法体会到拆书的喜悦,但是美好的感触却会永远留在脑海之中。至于哪种阅读体验更好,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牡丹几天前英语口测时,还被问到纸质书是否会被电子书取代的问题。当时为了能顺利过关,我绞尽脑汁用了很多高级词汇解释两者不同,但观点始终只有一个:各有优劣,无须取代。如果说电子书是个时髦的摩登女郎,纸质书看起来就像是穿旗袍的韵味女子,两者各有魅力,摩登女郎多了几分性感时尚,旗袍女子则保留着几分传统味道,每个人根据各自喜好选择便是了。有人喜欢体验科技的神奇,那种手指轻轻一点一划,无声无息,便可以把远在千万里的书本迅速收入囊中;厚厚几百本,页码数字累积起来可绕地球几圈,仍可轻松携带出行,表示毫无压力,化一切有形为无形的强大功能,无不像极了武侠小说里“踏雪无痕,飘乎若神”的绝佳轻功,轻盈方便之际,还可以在稍有空隙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把时间化零为整,也是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在这个便捷的时代,我们总想用最快捷轻便的方式,获得原汁原味的享受,时尚中不失传统,速度里不失质量,这也许是kindle问世的初衷,也是许多人对它迷恋的缘由,原本读书最注重的是文字的排列组合,靠的是字行里间的真情感染,却不想承载文字的外壳也能带给人如此不一样的感受。或许,读书,读的就是一种感动,一份期待,一个实实在在的感觉。而这感觉,也许来源于摩登女郎般的时尚快速,也许依然承载在旗袍女子身上的那股传统作风上。
沉静天空书的缘分与载体——我眼中的电子书与纸质书
私以为,很多人评判电子书的标准有所偏颇,大家把“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的概念混为一谈,更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