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闽南方言北京晋江企业商会会长吴明

年12月27日,晋江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协常委、北京晋江企业商会会长吴明生代表政协异地商会联络组提案《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闽南方言》,内容如下:

一、问题背景

闽南方言是汉语闽方言最大的一个分支。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兴起使得福建南部的泉州、漳州及其以西的广东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等闽语区开始离心于福州,出现一个内部具有许多一致特征方言分支——即闽南方言。闽南话是所有方言中历史最长变化最小的,被喻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早期形成的核心,而古晋江县作为古泉州府的府治,曾在闽南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今天晋江闽南方言却面临了存在危机:中小学生与幼儿在语言交际中,对普通话的重视与使用已日益增强,普通话已成为一种主流语言,但闽南话却呈现出萎缩与消退的态势,尤其在年龄段较低的幼儿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青少年方言能力严重下降。主要反应为: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许多文化词无法用闽南方言表达,多数年以后出生的初高中生,甚至到了不习惯用闽南方言来表述“生物、化学、物理、地理”这样常见的科目名称,更不用说这些科目里的专门词汇。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等现在的青少年成为将来社会的主干时,由于表达上的不便,他们势将放弃在家庭和社会中使用闽南方言,转而使用普通话作为沟通交流的语言。

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当闽南方言衰弱之时,将是闽南文化式微之日。若任由情况恶化,将来这些不会闽南方言的新一代,也就根本不可能自愿去听南音、看傀儡戏。

有鉴于此,需要防微杜渐,提高青少年的闽南方言能力,使他们能够使用闽南方言表达日常事物,包括将来不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

二、问题分析

造成青少年闽南方言能力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三:

1、国家共同语普通话的推行和方言保护本来没有冲突。但许多中小学、幼儿园老师误解国家推行普通话的政策,从90年代起,许多幼儿园、中小学开始推行“只说普通话,不说方言”的规章,美其名曰:“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甚至禁止学生在平时交流中使用方言,严重破坏闽南方言存在的社会根基。

2、自90年代以来,一些家庭开始出现轻视方言的现象。家长鼓励孩子从小说普通话,个别家庭甚至连祖父母称呼都改用普通话,破坏了方言存在的家庭根基。

3、在广播、电视盛行的-年代,晋江乃至整个闽南很少有本土的接地气的方言作品。新媒体盛行的今日,优秀的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方言音视频作品仍然十分罕见。90后、00后、乃至10后出生的青少年及儿童从小不能接触到有意思的方言作品,使他们自身也不自觉地轻视方言。

正是这些原因,造成年轻一代方言能力一日不如一日,如果不重视,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听南音如聆"天外之音",看高甲如观"哑剧小品"。

三、具体建议

地方方言作为一种人们交际的符号系统与工具,具有承载地域文化的功能,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是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闽南方言承载着厚重的闽南文化。因此,在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立即着手抢救和保护闽南方言的工作。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目前宜根据中央精神,适当推行方言保护政策,繁荣闽南文化,为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具体可以有如下措施:

1、放开中小学课堂之外的语言环境,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说方言。许多泉州孩子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对闽南语却是“不会说,连听也是一知半解”。学校老师给孩子评价是:“没有"地瓜腔",发音标准。”放开中小学课堂之外的语言环境,不仅是家庭和学校,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比如社区的“南音课堂”等多种形式普及闽南语。

2、在中小学推行闽南方言的教育,尤其是读书音的教育:比如正确地使用闽南方言朗诵古诗文,或阅读课文及其他相关经典。使青少年除了会日常的家庭会话之外,还能用闽南方言说出更多书面用语以及新时代的新词汇。我认为,从娃娃抓起,教会他们标准的普通话,也教他们把祖祖辈辈使用的语言传承下去,这确是目光长远的意见。

3、鼓励任何个人在拥护党中央、热爱祖国的前提下,开设自媒体账号,传播闽南方言文化。我们欣喜得看到有一些传播闽南语的







































吡美莫司软膏
儿童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cz/83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