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晋江市中医院改进中医药急诊
年终岁首,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来喜讯:医院改进中医药急诊急救模式近日被列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药工作典型经验面向全国推广。这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
近年来,医院急诊医学部充分发挥护理属体的主体作用,持续改进中医药“医护一体”和“多学科(MDT)”的急诊急救模式,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急诊学科“危重症、针灸、通腑法、动物咬蜇伤、烧烫伤”五大方向,运营“胸痛、卒中、创伤、综合救治”四大中心,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急诊急救协作平台。医院上联福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福州市孟超肝胆、医院、医院,分别建立紧密型、松散型医联体、专科联盟;下扶晋江市9个基层医疗机构、5医院,分别建立医共体、急诊急救协作网、急救专科联盟;急救团队进村社、进企业、进学校、进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健康宣教,与社区签约医生、群众及公安、交通干警进行互动,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带有GPS、信息传输、音视频互动功能的急救指挥系统将急救救单元、病人、家属、救护人员、专家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急救服务为核心工作,科教研同步推进,线上、线下面对面互动,共建急救平台,共享全市急救医疗资源和医疗成果,为群众提供“基础急救在基层,危重症转中心”的急诊急救服务。
(二)推行多学科协作机制。急诊属地以“急诊分诊”为纽带、“急诊抢救室”为核心,对危重症病人施行先全科、后专科的救治,与麻醉科、心血管病科、脑病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肾病科、内分泌科及骨伤科、外科等专科建立联动机制,开展一键启动的多学科协作救治及双向转诊;内联急救指挥组、院前救治组、急诊门诊、急诊影像、急诊检验、急诊产房、急诊手术室、介入导管室、急诊留治、急诊输液及急诊ICU,病人流转顺畅,为住院属地输送病人,为门诊及住院属地提供院内保障服务。
(三)再造时序救治流程。急诊医学部参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时序管理及病种救治指南、专家共识,制订急性胸痛(心梗)、卒中(脑出血、脑梗)、复合伤(多脏器损伤)、急性气道梗阻、急性中毒(化学、食物中毒)、休克及心跳呼吸骤停、多脏器衰竭、急性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毒蛇咬伤、急性尿毒症等常见危重症病种救治诊疗时顺表及病种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明确要求各类人员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规定检查、治疗。
(四)中西并重救治、证候施护。急诊医学部根据急危重症病人医疗救护的特点,以现代医学急救检查、诊疗技术为基础,在关键时段、关键环节,切合实际融入清热生津、醒脑开窍、灌肠、放血、埋针、针刺、导引、药枕、泡足、刮痧、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循经拍痛等传统中医药内服、外治技术,有的放矢进行辩证施治、证候施护。尤其庄氏八联疗法及郭氏清胰汤、郭氏清肺汤、郭氏消肿膏、郭氏消胀散的应用非常广泛、有效。
二、实施效果
(一)救治时序化。初步建立救护单元全覆盖的3公里服务半径急救网络,呼叫本网络(—85678或医院急救分中心急救APP),急症病人基本能在第一时间窗、最短距离获得最佳、最有效的救治。
(二)救治同质化。基层医生到院进修学习,共同接受
专家指导,同步执行程序化诊疗规范,达到学相同、识相近,基层服务能力获得提升,病人在基层、在中心均能获得同质救治。
(三)病人信任增。随着协作深入,病人诊疗依从度不断提高,基层签约医生病人圈逐步凝聚、网络内双向转诊运营更为顺畅,病人花大成本越级、跨地域就诊数不断减少,大部分病人均能留在本地治疗,基层、中心病人数同步增长。
(四)中医文化浓。急诊医学部开展中医药技术临床应用研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定期派人到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建中医馆,引领晋江市进入中医药文化先进市行列。
(五)基层同步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并入本急救协作网同步运行,技术水平、医院管理理念获得提升,服务能力及就医病人数同步增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