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闽南探寻晋江市陈埭镇丁氏源流

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融合发展,也造就了闽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回族聚居在晋江的人数不在少数,比如我们身边姓丁、姓郭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回族人,他们和汉族一向都是和睦共处,在融入当地的同时,还有保留他们的民族特色。

“高脚马”

陈埭民族中学,是一所具有回族特色的学校,这所学校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回族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举办一次,集中展示了少数民族村和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成就。

sdfd

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是一项深受回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手双手各持一个高脚马,同时脚踩脚蹬进行比赛,以到达终点的先后决定名次。比赛过程中紧张激烈,十分考验选手的平衡感。

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高脚马是回族等少数民族在雨天或穿越浅滩溪流时的代步工具。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脚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渐被作为游戏、娱乐、健身、竞技的功能所代替,得以继续广泛流传。

“油香”

晋江唯一的一座清真寺,它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年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期间,这里总是热闹非凡。

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还能在这里见到回族的传统食品——油香。

油香是回族在喜庆或者纪念活动中必备的食品,在回族中可谓家喻户晓。它的做法是先将面粉加酵母,用温开水拌和,发酵后再用碱水中和,再掺进适量的干面粉、清油和鸡蛋,反复揉压均匀,切作若干圆形块面饼,表面压二三刀纹,最后放进油锅内油炸。炸熟后油香表面色泽金黄,口感香脆。

丁氏悠长的姓氏文化

走在陈埭民族中学的校园里,抬头就可以看到有着浓郁回族风情的建筑。为什么会将民族元素融入校园中?据了解,这与这里的学生构成有关。目前陈埭民族中学有丁氏回族学生四百五十多人,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的后裔。

sdfd

陈埭丁氏回族的祖先是阿拉伯人,是来中国做生意的,最早的时候是在苏州,大概在宋元时期,来到泉州做生意,住在泉州,到了明朝初年,丁氏四世祖丁善迁居到陈埭这个地方开基。

陈埭镇是福建省回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有两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江头、岸兜、溪边、四境、花厅口、鹏头、西坂七个行政村。

在这里的街头巷尾走一走,不经意间,充满回族风情的建筑就会出现在眼前。

而作为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见证,坐落于岸兜村的丁氏宗祠是此次摄制组探访晋江回族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丁氏回族在肇基于闽南后,也入乡随俗,建立起属于自己姓氏的祠堂,至今已有多年的时光。

走进丁氏宗祠中堂,神龛上供奉的是丁氏先祖的木主牌。跟闽南宗祠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木主牌是青绿色的。因为先祖是阿拉伯人的缘故,所以木主牌被刷成了阿拉伯人所崇尚的青绿色。

sdfd

每年,丁氏族人会依照闽南宗祠的习俗,在祠堂里隆重举行祭祖仪式,纪念先祖的恩德。

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我们的得姓始祖是元朝的赛典赤?瞻思丁,他是担任云南平章政事。当时云南内乱,他通过一些安抚政策,对云南的社会贡献很大,后来被封为咸阳王,所以丁氏后人就以他名字最后一个字“丁”作为姓氏。

历史上,丁氏族人中涌现出一大批抵御外侵、保家卫国的人物,如近代军火科学家丁拱辰、回族革命烈士丁晋朝等。

如今,陈埭回族史馆还是晋江市2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被誉为“福建省少数民族第一馆”。

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陈埭丁氏在国内外都有分布。所以,这里也一直流传着“陈埭万人丁”的说法。在一次次的经济浪潮中,陈埭丁氏凭借着闽南人爱拼敢赢的冒险精神与阿拉伯人的商业天赋,先后创造了安踏、特步、°等一系列知名商业品牌。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回族姓氏,除了丁氏和郭氏以外,还有蒲氏,金氏,马氏,夏氏,人口数量也有上万,这几个回族姓氏的人口分散在泉州各地。因为古代以来,都是不同姓氏之间的联姻,所以本地的回族人会与汉族人通婚,民族间慢慢交融在一起,不管是风俗习惯或是其它的都慢慢交融,还有一点,回族也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包括丁氏、郭氏,都出过很多科举人才,在文化方面,民族间也是融合在一起的。

详情点击下方视频

本文转自晋江电视台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北京中科白电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90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