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晋江人民日报央视央广

摘要

昨日和今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晋江,   “不比排场,比慈善”。福建晋江倡导简办婚丧喜庆事宜,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晋江企业家张长春不久前给了儿子一份特别的生日纪念,将两百万元捐给了慈善机构。

  晋江的鞋类、服装、建材等产业名扬天下。全市97%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在过去,当地企业家“输人不输阵”,相互摆阔是出了名的。红白喜事,动则数百桌的酒宴,上千万的嫁妆。现在不同了,乐善好施、造福乡里成了他们最有面子的事儿。

  老习俗要改变并不容易。当地出台具体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

  节约和慈善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情。晋江全市个村全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越来越多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人民日报

福建晋江移风易俗制定村规民约

过去比操办现在比文化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曾是闽南沿海地区的普遍现象。如今,走进闽南城市福建晋江,传统陋习却在悄然改变。

  9月9日,晋江市磁灶镇钱坡村内喜气洋洋,村民苏振佳的孙女出嫁了。不同于以往的大操大办,这次婚礼却办得简单而隆重。

  “是我提出的不要大操大办,孙女也十分赞同。”苏振佳说,办婚礼节省下来的钱,他还拿来给村里老人发了红包。“想借着家里喜事,既慰问老人,也将做慈善的理念传达给子孙。”

  苏振佳的选择,是近年来晋江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无论优序良俗还是陋风流弊,都孕育于民间,遵循于乡里。”晋江市文明办主任陈多多表示,晋江的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顺应群众想变又不愿出头、盼改又不敢主动的心理,通过公议、公订、公示村规民约,把群众意愿转化为共同意志。”陈多多介绍。

  如何提高村规民约的可操作性,晋江同样下了功夫。详细

(记者钟自炜)

《人民日报》(年12月03日06版)

光明日报

福建晋江

以文易俗树文化新风

   

  福建晋江老党员施宣阔简办八十大寿,捐资20万元修村路,当地群众特意为他撰制一副对联:“六旬党龄再修村路,八秩华诞喜庆金婚”。施宣阔开心地说,比起大摆宴席,自己的大寿过得更有意义,也更有“面子”。

  近年来,晋江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易俗,以树立文化新风引领移风易俗,创下移风易俗的“晋江经验”。

  文化新风破陋习

  过去,外地人有一句笑话,叫作“生在江南水乡,死在泉州晋江”,用来嘲讽闽南沿海地区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在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人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城镇化是重中之重。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告诉记者,近年来,晋江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分,并努力以新的文化风尚来剥离、取代其糟粕。详细

(记者高建进)

《光明日报》(年12月02日04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福建陕西等地通过完善村规民约

推进移风易俗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福建晋江、陕西宝鸡等地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刹住了婚丧大操大办之风。

  过去,有一句俗语叫做“生在江南水乡,死在泉州晋江”,用来嘲讽闽南沿海地区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如今,随着“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新风尚的大力推行,晋江已形成以村规民约来治理、以文化建设来根植、以慈善公益来造势的局面。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村民吴福才说,自从村里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后,生活轻松了很多。

  吴福才:现在“村规民约”出来了,你不办我也不办,我孙子就没办过,16岁生日就我们自己家人,在家里就办一桌两桌吃下。

  大埔村对红白喜事用餐的事项、时间、规模等环节都作出相当详细的规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进行表决。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说,这项村规民约实施后,不少村民还将节省下的资金用于敬老、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详细

(记者张子亚温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年12月03日)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hj/90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