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晋江伴手礼
什么是伴手礼?
伴手礼(Souvenir)是出门到外地时,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的特产、纪念品等。“伴手”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茶文化已经深入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手礼”将茶、艺、礼三者相结合具有典型的文化艺术特色。“伴手礼”的文化不单纯是物质享受,也不单纯是精神文化,而是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进而发展到精神文化活动中。我们一直不断努力推尚“伴手礼”的精神,并将其弘扬传播到华夏大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伴手礼送的就是艺术,“鞍槭”直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鞍槔”癖的意思。这些随手的伴手礼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只是一份小小的伴手却代表送礼者的心意,对于人们来说,伴手礼不只是一项礼物,而是牵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桥梁,能表达送礼者最深的心意,好的伴手能使送礼双方形成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伴手礼的历史:
以往的华人社会为农业社会,人情味浓厚,凡出外或是回乡,为表关怀与礼数,都会携带随手的小礼物送给亲友。这些随手的伴手礼并不是价值不菲的名贵产品,而是代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只是一份小小的伴手却代表送礼者的心意,可谓礼轻情意重。
进入现代社会,伴手礼已不只是著重于联系情感一份随手小礼物,而成为商业行销各地名品及特产的专有名词,也为携带伴手礼的人提供现成的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都成了伴手礼的代名词。在澳门更有不少打正旗号售卖手信的店铺。
伴手=丹禄:有人说:以前的人生活困苦,过年节时,要送给亲友的伴手礼,并不是在路上随便买的。
通常是用自己平常省吃俭用的存款,或是自家生产而不断积累攒存下来的物品,就像炼丹一样要用心去准备的,因此,称作“丹禄”是形容一种珍贵及比喻那份诚敬送礼的心意。
农历正月初二返娘家的伴手=等路:另一种说法是跟过农历春节有关,通常农历正月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返娘家」之日,嫁出去的女儿多半要依照习俗准备一些礼物,俗称「伴手」或「等路」且必需准备一些红包,以便返回娘家送给长辈、晚辈或小孩。若是女儿带回外孙,通常还由娘家赠送鸡腿给嫁出去的女儿。而一般外祖母还会用红绳系个小红包(以前习俗是系着“古钱”)挂在外孙脖子上,称为「结衫布」,以示祈福保佑之意。
在福建、台湾一带,一般嫁出去的女儿都有农历正月初二回娘家习俗,场面都非常温馨,也可以说是古代最低限度保障女权的习俗,终年操劳家事的妇女,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得以「做客」心情享受这难得的假期。其实不管是伴手,还是丹禄/等路,都是为孩子《等》待来自远《路》亲友带来的礼物,这般礼尚往来,在平时固然疏略不得,在新年归宁及新婚回门之日,双方更一定要尽到来时「伴手」回时「等路」的周到礼数!
伴手礼,是一个城市的心意。晋江伴手礼,代表晋江的心意,不仅是港澳台同胞、海外游子浓浓的乡愁,更是游客们对晋江城市印象的记忆。
晋江伴手礼,不仅仅包括了地标美食、古早味,还有比较实用的具有地方产业特点的产品,例如:雨伞、木雕等。评选晋江伴手礼,有一定的标准和门槛,不仅要立足健康实用,有诚信经营的口碑和群众基础,更要体现城市特色,还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推广的软硬件设施和生产链。因此,晋江伴手礼的每一次评选都十分严格,有专家鉴定、现场品尝,更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地方媒体平台投票机制。经过重重的筛选和食品监管等多部门的监督审核,方涌现出几十家伴手礼产品,可谓竞争激烈。
关于伴手礼的由来,你知道多少呢?
期《相等五里桥》节目,特约晋江市旅游协会伴手礼分会秘书长陈明良作客节目,介绍伴手礼的文化和晋江伴手礼评选标准、政府优惠政策、伴手礼特点、名录等。
附:晋江伴手礼名录
首届晋江伴手礼:灵源万应茶、肖园土笋冻、益盛衙口花生、深之源鱼丸、嘉士柏牛轧糖、雨中鸟雨伞、美琼猪油粕、美味珍冰饼、泉利堂蜜饯、艺达木雕
第二批:胜金桔红糕、正泉成绿豆饼、富华花生糖、紫园蜂蜜、興荣成金枪鱼鱼松、呷好麥面线、庆丰虾皮、鸿盛番石榴、福广家紫菜、灵源龙眼干。
由于食品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有生产证件齐全的才能通过评选。因此,从第一届和第二届还有新加入的从新再选,经过多轮评选与评委专家到现场考查之后,终于再次入围28家晋江伴手礼:
灵源万应茶、肖园土笋冻、益盛衙口花生、深之源鱼丸、嘉士柏牛轧糖、美琼肉粕、美味珍冰饼、泉利堂蜜饯、艺达木雕、正泉成绿豆饼、富华花生糖、呷好麥面线、鸿盛番石榴、福广家紫菜、金煜煌豆豉、燕姨姜果、興荣成拳头母、双猛鱼卷、亮之味橄榄蜜饯、水闸绿豆饼、阿一波紫菜、晋江元素手绘画、晋江木偶、八方漆线雕、牛瑞香牛三宝、侨乡面线、集成雨伞、庐山国龙王头。
锁定福建省晋江市广播电视台FM91.4侨乡之声下午4-5点由吴娜亚(DJ路加)主持的《相等五里桥》栏目,立足晋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闽南文化,为对台对外交流搭建宣传平台。咱厝文化,我们一起努力!相关历史人文、传统美食、原创音乐、影视、乡村故事、姓氏渊源等内容可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1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