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人我从哪里来在这里找到答案

左右滑动看歌词

(南音)因送哥嫂要去广南城

作曲:庄凯作词:庄凯朱莹

演唱:陈银玲龚嘉英(南音)

小时候听她讲厝边的海岸

有温柔的海水有迷人的海滩

那时候两双脚印常常相依偎

这个故事留在心里伴我行

窗外风景一直变化

离开故乡的我世界都不相同

时间一天过一天

想要归去寻无讲故事的人

唱这首歌都是唱我的心情

唱这首歌又再想起那个海岸

唱这首歌不知她是否在听

唱这首歌希望海风将我的思念带去给她

repeat

古厝乡愁施清凉/摄

穿行晋江城乡,在众彩纷呈的侨乡建筑中,你定会注意到一座座燕尾高翘、檐角上蹲着古怪的鸱吻的高大屋宇矗立其间,这就是晋江宗祠。

晋江诸多族姓大半从北方迁移过来,聚族而居,相濡以沫,在这滨海的土地上开发、蕃衍。

安身立命之后,他们总会追溯自己的本源:“我从哪里来?”

当然,人类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会明白要走向哪里去。

一代代人前仆后继,倾其财力来建造、扩建、修葺宗祠,使之成为每一个族氏住居处最突出的建筑物。祭祀先祖,迢思源流,将无尽的思念、尊崇、希望寄托其间。

晋江宗祠

古往今来,晋江上百个氏族,称为“家庙”、“祠堂”、“小宗祠”的宗祠将近座,遍布每个乡村。数量之大,影响之深远,足以作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项目。

家砖雕刘翼/摄

科举时代,一个家族的兴衰取决于家族秀才、举人、进士的多寡,仕宦者德望的高低。

宗祠门前竖立的旗杆和里面悬挂的牌匾显示着一个家族的荣耀,也成为外人评价一座宗祠名气的标准。

晋江古代科名兴盛,出过近两千名进士,数以十计的宰相、尚书。宗祠用于涣集家族,激励族人发展向上、光大祖宗功不可没。

众多家族英才的回馈,使晋江的宗祠从外观到内涵总体得到升华。

宗亲盛会徐维耕/摄

滨海的晋江人敢于搏击风浪,善于向外开拓,在历史上曾3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大量华侨往东南亚谋生。

家族宗祠,是他们对家乡眷念的象征和血缘感情的最终依托。

翻阅各个家族的谱牒,检视每座宗祠的碑志,就会发现历来台胞和侨胞对每一座宗祠倾注的感情和心血,一点也不少于家乡的族众。

?最具代表性的“闽台两东石,共数一宫灯”,每年元宵都会邀请台湾乡亲组团回乡参加灯俗传承活动。

每一座宗祠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座宗祠都有自己的故事。

青阳蔡氏家庙

青阳庄氏家庙

晋江市区青阳、梅岭,地处泉南要冲,早在唐代就得到开发,诸姓鳞集结市,自明代起,“家诗书而户弦诵”,读书仕进者最多。

蔡氏一族是青阳山下最早的居民,经过多年蕃衍,族裔遍布海内外,多达数十万,特别是在台湾的传裔众多而有影响,如台中县清水镇、清水街,便是以青阳廿七世渡台的蔡清水而得名的。

与蔡氏家庙并立的庄氏家庙,在晋江宗祠建筑中首屈一指。庄氏在明代不仅人丁兴旺,更多科举人才,会元、状元、榜眼、进士荟萃一堂,宗祠因仕宦者历代修葺,愈加壮丽可观。

凤池李氏家庙

陈埭涵口陈氏祠堂

陈埭延鲁张公家庙

西滨林氏祠堂

池店处于晋江下游,水土肥美,交通便利,早因商业而得名。晋江李氏以凤池李为最大支派,凤池李氏不仅科举人才辈出,商人李英好善乐施也是人所共仰的一份荣耀。

?涵口典当行

与之毗连的陈埭,原是晋江口冲积的一片海滩,经过先民的努力,围海造田,引水灌溉,也成为“鱼米之乡”。凭借丰厚的经济基础,这里成为晋江文教率先发达之区。涵口陈氏就是一个“科第继世”的家族,著名理学家陈琛则是杰出的代表。

鉴湖张氏亦为泉南一大族氏,明代出过大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张瑞图,清代又有往台湾开发的张士箱家族一门六举人,冠甲全台,传为佳话。张士箱家族世代瞻念祖居,一再回修宗祠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动。

西滨林氏在明代有“父武子文三进士,兄魁弟解两尚书”之贵盛,宗祠规模在晋江也是赫赫有名的,而且建有崇奉年前始祖比干的专祠,作为宗祠的组成部分,以展现家族悠久的历史,延伸宗祠的历史文化内涵。

新塘芙蓉杨氏大宗祠

南塘柯氏家庙

罗山、新塘地处晋东平原,这里原来分布着沿塘、大沙塘、小沙塘、洑田塘等七首塘,山光水色,土地肥沃,吸引诸多姓氏来此聚居,以农桑为业。

?俯瞰罗裳山下

唐光启年间,杨氏先祖从河南光州固始辗转来到晋江芙蓉里,即现在的后洋社区,见此地洋田广袤,得水利之便,风景秀丽,便肇基于此,传承晋南30余乡六七万人,且多有族裔分布台湾、南洋。

?延续多年的南塘跺船

柯氏为“瑞鹊堂”名宦柯述之后,其开基祖南塘叟“睨晋之南有塘曰南塘,塘周围数千步,水天一色,波涛可造垂钓之矶,效严光之乐”,自泉城徙居南塘。其分支蕃盛,海内外人口数十万,成为闽南望族。菲律宾尊为国父的扶西·黎刹,也是南塘柯氏的传人。杨氏、柯氏的宗祠遂成为海内外众多族裔谒祖的圣地。

龙湖施氏大宗祠

施氏是龙湖的大姓,分钱江、浔江两大支系,钱江施氏始祖施典于唐末迁来,浔江施氏始祖施炳则于南宋时迁来,分别建有宗祠,有众多传裔分布晋南村落以及台湾、南洋。

龙湖濒海,本是瘠薄的盐场之地。艰难的环境往往能催人奋发。清康熙年间,施琅将军任清军水师提督,率师克平台湾,钱江施氏、浔江施氏都有大批族人随他建立战功。

后来,施氏赴台开发的人特别多,共同建立“临濮堂”,作为凝聚宗谊的标识。而施琅将军在衙口建造的浔江施氏大宗祠宏伟壮观,现已同施琅故居、施琅墓一起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展示这位历史名将克平台湾、统一国家版图功绩的实证。

陈埭丁氏宗祠

龙湖闽台粘氏大宗祠

内坑霞美钟氏家庙

陈埭丁氏宗祠是一座回族祠堂。元代末年,回族人丁夔携子丁善避乱择居陈埭,后来衍为“陈埭万人丁”,明清两朝,人才辈出。明代建造的丁氏宗祠,特意筑成“回”字形,以示不忘自己的族源。丁氏宗祠不仅作为回族丁氏在闽南奋斗开拓的象征,同时也成为联系海峡两岸亲情的纽带。

龙湖闽台粘氏大宗祠是闽南唯一的满族宗祠,粘氏肇基祖博温察儿因元末世乱,从北方流寓江南,携家浮海到晋江,子孙定居于浔美场,即今龙湖衙口。其传裔迄今近2万人,大半居住在台湾。衙口粘氏宗祠曾在年由两岸粘氏族人协力重修,更名为“闽台粘氏大宗祠”。

内坑霞美钟氏家庙是晋江唯一的畲族乡钟氏的宗祠,始建于明代,最近一次重修在清道光年间,至今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原貌。这3座宗祠各具少数民族的特色,又都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见证。

东石檗谷黄氏家庙

塘东东蔡家庙

东石檗谷黄氏家庙和塘东东蔡家庙,建筑风格独特,自古有“塘东崎、檗谷大”的名声传扬。这两座宗祠不仅在建筑上见长,其历史人文也富于特色。

?檗谷村的古檗山庄为侨商巨富黄秀烺

花费25万银元,3年时间建造

檗谷黄氏肇基祖黄龙自宋代由龙溪来居,传衍檗谷、永康、玉湖三村,又有大批族裔迁居台湾嘉义、彰化。明末族中黄景昉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宗祠规模壮丽甲于泉南。闽台两岸族人承先启后数次重修,保持了宗祠的洋洋大观。

塘东蔡氏肇基祖蔡我东宋末由大仑徙居是地,一族人丁兴旺,才俊辈出,其家族在台湾、菲律宾的影响也是令人瞩目的。

以上择取晋江十几座宗祠作为代表,其中有一部分是民间早有定评的名祠,一部分是有各种特色的宗祠,多数属于国家级或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江宗祠的大美之处,怎么也讲不完,自有你美丽的心灵去发现和感受。

满族,晋江金井钞岱村人。是一位从农田走出来的地方史学者,从晋江博物馆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现在是晋江五店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继续致力于当地传统文化的研究、著述和传播。

你贵姓?你家的宗祠在哪儿?快下拉屏幕写留言和小编分享~~~

整理节选

《晋江地理》:晋江宗祠.粘良图/著.本卷摄影:朱向阳傅梓溪傅博徐维耕黄荣钦方圆合刘翼.

本文摄影:施清凉徐维耕吴华明刘翼赖进财王丽云董严军张加陛庄垂练陈金展吴坤辉吕俊英杨颖聪吴宝烨周炎飚郑翔泉州影像.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治疗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85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