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内坑革命老区焕新颜
前言:近日,邀请内坑文化人-杨桂林做客《相等五里桥》,推荐内坑镇的历史故事和乡村文化。烽火内坑,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故事,为了纪念革命战士,以人物命名的乡村、学校不乏其数。内坑人在革命中英勇奋战,涌现了一个个励志的感人故事。值此今日,我们可以生活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一定要懂得感恩,饮水思源,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相等五里桥》音频回放:
红
色
文
化
弘扬革命精神共奔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再创新辉煌
(一)红色记忆
1、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
2、砌坑村革命史展馆
3、红色粮仓
4、东村会议旧址(第五次会议)
5、后溪会议旧址(第六次会议)
6、熊山战斗史
(二)振兴乡村
1、内坑概况:内坑镇位于晋江西部腹地,东依灵源山与灵源街道交界,西隔福厦公路与南安官桥镇交界,南与安海镇毗邻,北与磁灶镇接壤。因境内无大山却丘陵起伏,无大河而溪水潺潺,素称为"晋江山区"。唐宋时,因为大面积种植梨果而得名,是晋江有名的梨、柑果园区。《安海志》记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者,二柑俱出晋江六都内坑诸乡”,故内坑,又号称桔里。内坑是古代农村外贸集市之一,据《晋江县地名录》载:“唐代的内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人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内坑镇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区2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总人口(至2O17年)约万多人,海外约4万人。内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晋江两个革命老区基点乡镇之一,有22个革命基点村。新中国成立后,内坑人民发扬革命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渐改变了落后贫困的面貌。从单一搞农业和粮食自给半自给的农村中解脱出来。调整农村结构,实行种、养、加工综合开发,以农、工、贸全面发展,使内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现在,由原来的农业为主的半山区的乡镇发展成轻型加工工业较为发展的农、工、贸新型城镇,变化巨大……据了解,晋江市内坑镇五峰公园红色文化游览走廊共有22幅连环画,这些连环画所讲述的故事均是关于晋江地区的革命史。位于晋江内坑镇五峰公园内的泉州中心县委纪念馆于年12月7日举行开馆仪式。
泉州中心县委于年8月在晋江内坑成立,抗战期间,泉州中心县委在极为困难的斗争环境中,紧密团结晋江人民,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保存和发展了党组织,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壮大了革命力量,直至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纪念馆展馆面积多平方米,展馆以浮雕、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共泉州县委成立以来,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的斗争故事。展馆由泉州建党、武装斗争兴起、泉州中心县委成立、华侨抗日、攻打安海等14个章节组成,收入图片多张。内坑供电所过去曾经荣获全省唯一一家镇办企业。
2、革命基点村:以烈士的名字命为村名或校名的有:怀斧小学、黎山村、天亮村。纪念碑
怀斧小学
3、农业的变化与发展,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九十九溪流域内坑段田园风光,整治成内坑的景观带,素称"内坑的后花园"。现在生态公园已经建成十处微景观,分8个主题,装扮了流域两岸,也成为内坑的宣传阵地??4、企业发展,全镇企业现有多家,先进辊道窖生产线60多条,以建陶业,鞋塑两大产业支柱。石板材,服装,针织,机械,包装,食品加工等相继协调发展。原内坑11万伏输变电站,为全省首家镇办电力企业。原内坑糖厂生产蔗糖名扬东南亚,出口量列全国第二。现有五大开发区:柑市鎭级开发区,后岭亭工业开发区,白垵恤山工业区,砌坑后坑工业开发区.白垵中闽商贸开发区,形成了"东鞋西瓷,中部轻工"的发展格局。(三)社会事业的共促与发展。
近年来,动车站的建设、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晋江陆地港、物流园的入驻、金龙城、保利云城的兴建、城市综合体、品牌工业城入驻内坑、农贸市场的发展等……晋江内坑持续砥砺奋进,经济发展平稳。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内坑镇霞美畲族村位于内坑镇东北角,东北与磁灶相邻,东南与柑市村接壤,西南与上方村交界,西通葛州村。(地名含义)因当时古榕苍松参天,林荫蔽道,曙光映射,一片彩霞景观,故称霞美村。历史沿革与人文:霞美钟氏先祖建业公时授泉郡行驿馆主簿,择居碧峰坡后锦里刺园村东北,于明初惠帝建文一年()由泉郡古陵迁居霞美。霞美畲族村历史上杰出人物甚多,如康熙年间翰林钟宜年为钦点内阁微州府大学士,嘉庆戊寅进士钟镖锦任漳州知府正堂等等。内坑霞美畲族村有竹杆舞、有乡土乡味土特产、有传统建筑民宅、古刹名寺“熊山寺”、乡村护理院等。建设中的霞美畲族村公园美化环境将昔日臭水塘整治成休闲场所内坑镇位居“闽南金三角”的交通要道,拥有独厚的海陆枢纽优势,内坑的晋江动车站快速打通并实现“闽南厦漳泉1小时经济圈”,也是通往福州、南昌、温州、汕头、深圳等地的快速通道。内坑镇距泉州晋江机场也不过十五公里,厦门机场七十公里,安平码头四公里,福厦公路,沈海高速横穿镇域。各种重大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有利条件。
延伸阅读:
位于晋江内坑的泉州市职业技术大学曾作为晋江市国际大体联足球赛的分赛场之一。
杨桂林,晋江内坑人,民间书画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黑金推·沥金画"传承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母亲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佛学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分会秘书长,华人向善基金会《向善堂》彩绘"美术大师",《东盟时报》特聘(中文版)文化顾问,福建工艺美术学会民间专艺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福建泉州(国际)敬老尊亲会副监事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杨氏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其个人传略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古建筑艺术荟萃博览》等丛书,并被列入《艺术人生·中华艺术名家》专题纪念邮票名册,国画作品《长城之春》荣获第二届中国文化"和平"奖——金奖,并入选《和平颂》大型建国六十五周年献礼图书,非遗作品多次参加比赛展览并获得佳奖,曾多次被国家级博物馆和相关机构收藏。年荣获"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现为广播电视台特约嘉宾,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晋江市工匠,晋江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等。
部分荣誉证书与作品:END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资料由嘉宾提供,不代表本台立场。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小编修正。另未经授权同意,不得随意转载和篡改,或做其他商业用途。锁定频率FM91.4,欢迎收听晋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下午4-5点由吴娜亚(DJ路加)采编播的《相等五里桥》。(闽南语“相等”,普通话是:相约的意思。五里桥,即安平桥。横跨于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之间,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相关历史名人有:郑成功、弘一法师、妙月法师、黄护等。)节目内容立足晋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优秀的闽南文化,努力为对台对外交流搭建宣传平台。《相等五里桥》
日常播出时间
周一到周五16:00-17:00
乡村文化振兴系列
周三、周五16:00-17:00
收听方式
车载广播、收音机调至FM91.4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x/1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