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逛晋江五店市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
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年9月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晋江历史上是大泉州地区的统称,青阳历来都为泉州、石狮、安海等几大集镇过往的交通枢纽,五店市就是现在晋江市区的前身。
五店市传统街区是青阳现今存在的最后一片传统街区,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因西晋永嘉年间,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据江居住而得名。晋江为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在全国第5位。我要说,能够在闹市中心保留一片传统街区,足以证明晋江思想确实走在前沿,非常英明,不愧是最强县。
虽然我看到是传统红砖古厝被林立的现代高楼合围,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但是不管如何,对比晋江来说,很多县市却连这点传统保留也丢了。
沿着砖墙,从晋江万达走几分钟路就到五店市入口
其实沿路的围墙也是风景。
我喜欢这种红砖墙,雕楼玉砌。
青阳山又名青梅山,气清而温扬得名。
入口,游客最喜欢在这儿留影了看看我,为五店市作广告代言人合格吗
首先看到的是柳青新宅,建于年,为民国中后期典型的闽南红砖大厝。
你看,就是这种闽南风格传统红砖大厝,很多雕梁画栋,精工细作,非现代一般工匠能雕得出来的
其实我老家也有,更添壁画,就是政府不珍惜,拆迁了,好可惜啊
你看,梁柱雕工精细,我见过很多古厝,这里的雕刻可算是佳作
这里还看到安溪铁观音名牌店“感德龙馨”。可能没有经营了,不然可以品一杯铁观音再继续游!万应茶文化园
灵源万应茶是首批中华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万应茶的创始人是沐讲禅师。据记载,沐讲,俗姓张名定边,陈友谅部将。元末,友谅举事兵败,张于洪武元年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入空门后,沐讲不问尘俗事,究心佛理。时值兵荒马乱年代,又适逢疟疾瘟疫蔓延。为治病救人,沐讲率众僧人踏遍群山,采百草,取17味灵源山独特的青草药再配中药材共59味,以寺前师姑井的天然泉水,精心炮制、历练成丹,时称“菩提丸”,即今日的灵源万应茶,在疏风解表、调胃健脾、祛痰利湿等方面疗效显著。
悬壶济世切药、捣药、碾药、搅拌、熏蒸、发酵、制作成型、晾晒风干等工序对联: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
走走精品店,
对这些东西我不感兴趣,走马观花
五店市民俗馆
“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用它筑墙、起厝、铺埕,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成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奇景。
闽南古大厝风格,皇宫起、燕尾脊,出砖入石
皇宫起传说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县黄氏之女厥,被闽王王审知册立为妃。某年梅雨季节淫雨不断,这天,她在宫中联想起老家房屋破漏,难以遮蔽,父母不知如何熬夜,不禁暗自流泪。适被闽王发现,经征询再三,她如实禀奏。王审知当即口谕宽慰:“既是如此,孤家赐汝一府皇宫起”,特许她娘家按皇宫式营建房屋。她连忙跪叩谢恩,利用歧义,大发慈悲,即差太监传旨。一时府城大兴土木,相继建成许多堂皇富丽的宫殿式住宅,晋江、南安、惠安等县也纷纷仿效。
风雅颂,一看就知道是书店
路遇捏面人
有庄氏家庙,蔡氏家庙,牌坊,等等
晋江自古有句俗语,历数泉南著名的祠堂,有道是:“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所谓“庄厝祠堂”即指青阳庄氏家庙,至于“盖南门外”,就是说它在泉南屈指第一。
我认为这些家庙集中在五店市,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成为活动场所,还有书画家们在这里一展风采,众多游客围观,聚集了人气,使家庙得到充分利用,更是扬名四方。比那些长年关闭的家庙岂不更好。
乱逛了,
所有建筑都古朴的,但是我有点遗憾,
五店市这些古厝建筑多是为了保护而重新修建,
从我这本闽南人的眼光看,似乎少了点真实的闽南古建筑那种旧味
???????????中西合璧的洋楼,叫番仔楼,小洋楼,应该说闽南的大厝都属于中西合璧的。
走饿了吧,有吃的呢,老晋江美食街,进去看看吧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偶遇大师兄
走在这古厝的巷子里,感觉很好呢
我想,如果是碰上雨天,会不会有戴望舒《雨巷》那种充满期待的感觉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虽然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走着走着也很累了,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走到,很多只在门口看看没有进入细细欣赏。
不过,留点儿下回期待也不错哟!
到此一游
最后再照个像,算是到此一游的纪念吧
注:所有相片均出自我的iphon5s,效果只有如此而已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x/1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