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分语数英一线名师复习建议

进入1月下旬,我省各地市会安排一次质检。质检如何复习?高三阶段如何有效备考?本报邀请了我省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一线名师,为考生提供复习建议和指导。

01

语文

复习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晋江市英林中学洪祖臻

高三语文学习不能只是刷题,也不能只是按照复习用书按部就班地分模块复习。高考语文复习有其科学性和艺术性,本文不求面面俱到地总结学法,只是择要而谈,有感而发。

√研读文本,炼就火眼金睛

文本研读与试题解答,许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更注重后者,但前者才是基础,值得倾注更多心思。阅读题,考查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本,进而分析文本、评价文本,这是考查的重点,也应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试题,可视为研读文本的方向和任务。

研读文本,可以注意以下两个维度:

一是深度解读。试卷中的现代文一般不会太难,我们读一遍就能理解大意,但不能止步于此,还可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主题与时代的关系,思考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思考写作特色等。

二是细致解读。典范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也都有它存在的原因,高明的读者可以就每句话分析出一番道理,我们也许不必做到如此程度,但至少可以做到:面对信息类文本,边读边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梳理论点与论据,梳理各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条件、先后等);面对小说散文时,遇到环境描写,想想它的用意,遇到神态描写,揣磨人物心理,遇到抒情议论,想想文章主旨。

有同学可能会反问:深度解读和细致解读,不是不愿做,而是做不到啊。这就可以借助试题分析和老师讲解(注意是借助他们来帮我们解读,不是代替),也可以去找一些分析文章来读。分析文章读得多了,自己在读文章的时候再做些圈点评注,甚至写一些分析鉴赏文章,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炼就了深度解读和细致解读的能力,就等于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文本的细节、技艺、特点、深意在我们面前原形毕露,无论文本后出什么试题,无论妖怪出什么怪招,我们都能从容应对。

√古文学习的变与不变

高考古文阅读题越来越复杂新颖,给复习应试带来许多挑战。

比如古文选材范围的拓宽。年及以前以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为主,文本结构有一定的模板或规范,易于把握;年和年,文本不再局限于二十四史,但仍以史传为主;年突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史传为主的考查范围,转为以论述为主,且两份新高考卷都变成双文本。这些变化扩大了年可能考查的范围:从传记到论述再到写景抒情,皆有可能。因此,对上述多种文体的阅读训练都不能偏废。

然而,通过科学训练,得高分甚至满分依然颇有难度。古文阅读题是拉分数的关键题型。

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依然不变,还是积累——字词含义的积累。古文题做不好的最大原因是文本读不懂,而读不懂的最大原因是陌生字词太多。因此,我们要像背英语单词一样识记古文字词的含义。而识记的最好办法却跟背英语单词不一样,并非干巴巴地记住一个字的若干种含义,而是在例句中识记,在文本中识记,这样才能掌握它的用法,才能在一个新的文本中迅速判读它的含义。

目前渐次流行的古文“挖空练习”行之有效,我们可以先用“挖空练习”的方式掌握课内每一篇古文每一个关键字的含义,再推广到近年的高考文本。只要我们拿出背英语单词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劲头积累古文字词,就够了。

近年的高考古文阅读题还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不仅仅考查词句理解,还考查思维能力,对此,我们还要适度运用前面所说的深度解读和细致解读的方法。

√读写互促,融通学习

高三学生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一在于读,二在于写。而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更是事半功倍。

这里说的读,并不仅仅指读作文,我们所读的一切文章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养料;也不仅指泛读,更指精读,指积极吸收借鉴的读。

高三一年刷的卷子不少,里面的文章不能只是用来做题,尤其是其中的论述类文本,完全可以用来积累素材论据、精彩语段,用来学习篇章结构、表达技巧,用来拓展视野、启迪思想。我们为训练理解分析能力所做的深度解读和细致解读,也是在学习写作。读议论文范文时,少浅尝辄止、读完即丢,多诵读品味,多做圈点批注、分析评价。

写,也不仅写正儿八经的试题作文,平时可以写一些作文片段,可以仿写,可以写读后感。事实上,当我们经常写试题作文而又一直没有进步的时候,我的个人意见是停下来,换一种方式训练,否则会陷入低效重复、徒劳无功的境地。

此时可以找范文来参照,模仿着写,可以先记诵素材名言,再揉合进去写,务求平时的训练都能写出有水平的文章,而不是憋完八百字了事。而平时的仿写和写读后感,目的在于以读促写,用范文的文采技巧磨练自己,用范文的情思内涵丰富自己。

√模板有局限,知识乃必备

一线师生和各类高考复习用书经常总结一些答题模板或套路,许多专家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模板和套路怎能应对鲜活的高考题,而一线老师却常常觉得模板套路方便实用。孰是孰非?

其实,“方便实用”可能是误解。考查近两年四份新高卷的八组现代文试题,我们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能套用答题模板的,一题都没有。实际上,反套路是高考题命制的重要考量,教育部考试院在年高考试题分析中说:“试题使用了多种新题型,有效规避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可见高考命题者已经试图从源头上堵住靠死记硬背答题模板来得分的路子,同学们不要硬撞南墙,应及时回头。

模板套路中的答题规范和思路值得学习,比如有些参考书说解答小说次要人物作用题有“五思考”,分别思考“自身作用”“牵线搭桥、推动情节的作用”“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的作用”“提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些思考角度可以帮我们拓展思维。因此,答题模板不可以随便套用,但可以当典范答案来参考,当思路指引来利用。

我们真正应该熟练掌握的是知识。

试看年全国甲卷第9题答案:“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③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要作出如上回答,考生就必须熟悉各种文体及其特点,熟悉各种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具备这些知识,而后再运用知识分析文本。

知识是工具,阅读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利用工具理解、分析、评价、鉴赏、比较文本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研读文本的能力。

√语用复习的专项和融通

语用题是高考语文的实验田,它对应的考点多,题型多变,尤其是近几年,新题迭出,有时让师生措手不及。

那么近年的语用题有没有一个大体的重点考查方向?其实有,那就是语言运用的分析和实践。

实践方面的题型主要有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语句的压缩和改写、推断补写、仿写和其他各种情境下的语言表达题,这里的诸多题型是不难通过专项训练获得高分的。

分析方面主要有语言运用的理解辨析和分析评价两类题型,都是近年高考的新宠。

其中语言运用分析评价题对我们的复习有不少启示。

一是夯实基础,打好底子。题型是新的,考查方向是新的,但所考查的知识还是平常课堂所学的知识。各种修辞手段的构成和运用效果、标点和词语的选用、语序的调整、长短句的选用、整散句的选用、主被动句的选用、表达方式的选用等,这些都是应对高考的“必备知识”,掌握这些知识,不但有利于做好语言运用分析评价题,也有利于做好词语填空题、病句修改题、句式变换题、仿写题等,就像练好内功有利于练好各种招式一样。

二是融通复习,举一反三。语言运用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查,绝不仅在语用题中,文学类阅读题和古诗阅读题也经常涉及,如年新高考Ⅱ卷中的文学类阅读题第7题选项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这个选项就是在对运用拟人手法的言语进行分析评价,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分析评价的范例来学习。

02

数学

不做重复题,少做怪题

龙岩第一中学林文柱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已过半,同学们根据前面总复习过程中的得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模块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回顾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ly/14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