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巡礼福建念好高质量发展的山海经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335788.html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创新引领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获批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全国第一,生态环境保持高质量;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山海兼具,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巨大。通过念好“山海经”,既要发展“高素质”,又要生态“高颜值”,福建省着力建设均衡发展的幸福之地。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无人机照片,年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高素质”5月14日,一年一度的“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再次召开。晋江市在会上宣布,将安排30亿元奖励扶持资金,“全领域、全周期、全链条”搭建创新大舞台。作为我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泉州晋江在纺织鞋服、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领域特色明显。近年来,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巨大压力。晋江的制造企业也纷纷以科技创新、智能化生产等方式迈向产业升级路。安踏体育在年新建一座智能工厂,借助数字技术,工厂实现了自动化裁剪、一体化物流、智能分拣整箱等十几项功能。安踏集团同安智能工厂改造项目经理钟学良介绍,传统服装工厂每一条生产线都是自己备料,而新工厂的50多个品类的产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运转生产,大幅度提质增效。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传统制造融合数字技术,让福建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新生产、新营销的水平有效提升。安踏体育的智能工厂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邰晓安摄近日,计划投资亿元的高端聚酰胺项目签约漳州古雷石化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福建民营经济发达,但长期以来,传统产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偏轻等发展短板明显。围绕“产业优”,福建省一方面鼓励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提质升级,同时也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是福建省的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福建省壮大主导产业动作频频。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石化产业形成“两基地一专区”,一批重大项目投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奔强,“填芯补屏”向“增芯强屏”跃升;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成果展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兴起,截至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45%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十三五”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6%。在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1万元。山海偕行区域发展更均衡“以前我都是在手机上看别人直播,从没想过自己也会投身这个行业。”从一边带孩子一边在村里做些临工,到成为一名带货主播,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三明宁化县谢坊村村民陈丽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巨变。宁化是闽西苏区县,曾经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不少乡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和老区苏区发展,莆炎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宁化的发展条件不断优化。年以来,借助靠近高速出入口的优势,谢坊村大力发展“一花一竹”产业,逐渐走出一条特色致富路。年,一家多肉种植企业落地谢坊村,在公司老板的鼓励下,陈丽华尝试当起了带货主播,没想到转型十分成功。“在村里做主播,不但能够就近照顾上学的孩子,收入也比在工厂打工要高。”陈丽华说,她对自己的新职业十分满意。宁化县谢坊村一位村民在直播间售卖多肉盆栽新华社记者张华迎摄福建虽然位于东南沿海,但受地理条件影响,域内的山区与沿海在发展禀赋上差异巨大。通过基础设施强力投入、山海携手共同发展、“一县一品”内部造血等措施,福建省持续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铁观音茶叶闻名的安溪县,曾是福建省贫困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广的贫困县。域内山峦起伏路难行,年,这里的贫困人口尚有逾31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9.6%。一方面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状况;一方面大力发展茶产业、藤铁工艺两大富民特色产业,给群众带来真金白银。产业带动发展,截至年底,安溪不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退出,还成功蜕变为规上工业产值过千亿的全国百强县。在泉州市安溪县一家藤铁工艺企业,工作人员在整理藤铁工艺样品(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从“大念山海经”到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作区建设,福建省克服山海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所有设区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渔船驶过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澳大黄鱼深水塑胶渔排养殖区(无人机照片,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近年来,福建区域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从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享和生态保护协同等方面,两个协作区正在展开深度融合。山水作画生态环境“高颜值”南平市顺昌县金溪和富屯溪两溪交汇的观静山上的顺昌阁和顺昌县城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近日,福建南平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这是全国首个获批该试点的地级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以南平市为例,近年来已先后建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制度,初步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制度体系。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资源丰富。但要将先天的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后天的生态文明优势,还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绿水青山(无人机照片,年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地级及以上城市87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每两度电中约一度电为清洁能源发电……从一个个生态相关数据,可以管窥出福建省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原因。保护好生态,还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高颜值”的获得感。孟夏时节,华灯初上,福州金牛山公园的福道上游人往来穿梭,十分热闹。年,福州市把中心城区约0亩的山地利用起来,沿山建设了一条总长约19公里的城市慢道,命名为“福道”。采用钢架镂空设计的福道,将道路融入山地自然生态之中。漫步其间,既可感受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又方便健身休闲,因此福道建成后,便迅速成为备受福州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和新的城市名片。福州金牛山公园福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从城市慢道到“串珠公园”“水美城市”“田园都市”,近年来福建多地先后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生态品牌,城市“颜值”更高,群众的获得感也更强。“我们将持续实施生态省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美。”福建省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字记者:项开来、邰晓安摄影:姜克红、宋为伟、魏培全、林善传、邰晓安、张华迎海报制作:袁羽编辑:王薇新华社国内部、摄影部、福建分社、新华网福建分公司联合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jiangzx.com/jjsxw/14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